全媒体记者 丁玉洁 通讯员 罗希
晨曦微露,在湘潭万洋众创城项目工地上,混凝土泵车轰鸣,施工人员正进行园区道路的浇筑施工。混凝土沿溜管缓缓而下,振动器均匀振捣,确保路面密实平整。机械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共同奏响一曲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建设交响乐。
连日来,作为湘潭高新区与万洋集团共同打造的“两新三电”(新材料、新能源及电机、电控、电传动)特色产业园项目,湘潭万洋众创城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目前项目一期的172亩土地招商完成,已引进17家优质企业,其中5家企业已正式投产运营。
湘潭万洋众创城项目已吸引17家企业入驻。(记者 方阳 摄)
龙头企业牵引
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作为万洋众创城在湖南落地的第三个项目,湘潭万洋众创城项目选址长株潭三市几何中心,总投资60亿元,总规划用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目前启动的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约3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项目采用“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运营模式,打造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物流仓储、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自2023年4月启动招商以来,项目已成功引进17家企业,涵盖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多种类型。长沙、上海、江苏等地的企业远道而来,看中湘潭高新区的产业特色和集聚优势。
如今,产业竞争的格局,已逐步升级为供应链的竞争,将进一步演变为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湘潭万洋众创城项目要做的,正是适宜中小企业开枝散叶的“热带雨林”。总经理罗志超介绍,“目前引进的企业主要围绕‘两新三电’主导产业,为湘钢、湘电、金杯电工电磁线、华菱线缆等本地龙头企业做配套,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园区与多家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提供“首付20%厂房按揭+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同时,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与海康威视合作打造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工人进入车间企业管,离开车间万洋管”的管理模式,并计划不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行业沙龙和技术培训。
“园区产业高度集聚,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为制造业注入新鲜血液。”这成为一众企业家们选择湘潭万洋众创城的原因之一。
据悉,在已入驻的企业中,湖南蒙泰和湘潭名达表现抢眼。湖南蒙泰预计年营收1亿至2亿元,投资方来自江苏;湘潭名达则由“85后”的“创一代”创办,展现制造业新生代的力量。
以商招商超三成
定制厂房助企业轻装上阵
项目创新采用“先招商后建设”的定制化模式,企业先提生产工艺需求,再根据需求设计施工。这种模式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以商招商引来的企业占比达30%以上。
利晨机械的入驻就是典型例子。湘众医药率先购置厂房后,主动引荐利晨机械。企业家们为何愿意“呼朋唤友”齐聚万洋?究其原因,他们看中的不仅是定制化厂房的性价比优势,还有园区产业链的契合度以及招商团队的专业服务,“来万洋,准没错!”
项目推进过程中,湘潭高新区相关部门提供了大力支持。园区通过推行建设项目全链条集成服务,创新开展“容缺、并联、极简”审批服务,显著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从6月底开始,湘潭万洋众创城陆续有企业投产,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在7月的湘潭高新区工业地产联席会议上,罗志超提出建议,“将万洋园区纳入湘潭高新区安全生产监管范围,以企业为主体,万洋、高新区联合支持指导企业安全生产。”会上,高新区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当即表态支持,并于会后来到项目,对入驻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这种有求必应、服务为主、监管并行的态度,彰显了湘潭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高新区深入推进“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生态优化,持续加强项目培育和招引。这种联合招商的模式,为湘潭万洋众创城的项目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根据规划,湘潭万洋众创城未来将引进150家以上企业,实现年税收2亿元,打造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机电控产业园,形成从业人员2万人、产业生态链闭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当前,项目二期开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10月份启动。未来,这一产业平台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聚集,为长株潭产业集群发展和湖南打造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