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官媒发布新闻:湖北破获一起特大跨省邮票造假大案,累计查扣伪造邮票成品和半成品19万余枚,涉案邮票超千万枚、伪造邮票票面金额达6000余万元,真是大快人心!
这起案件不但在邮政体系掀起轩然大波,也让本就脆弱的集邮圈惶恐不安。甚至很多人不相信,在邮票价格大滑坡的时期,居然还有人公然造假售假。这让原本就是骨折价的编年票雪上加霜。
仔细阅读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这次的造假不同以往,作案人员非常狡猾。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分三部分进行邮票制假。
先由专人负责技术,挑选适合造假的邮票,专挑一些容易造假同时还是已经是半价打折的编年票。因为这类邮票印量大,所以大部分都作为寄递业务的流通邮票,对于规避打击蒙混过关更加容易。
另外从新闻视频可以看出,造假的邮票基本都是胶版或影写印刷。此类印刷肉眼不容易辨伪。而更容易分辨真假的雕刻版邮票都没有采用,同时在上一阶段邮政打假环节里经常出现已经上榜通报的假票也没有采用,这就可以让柜台工作人员放松警惕。
这些假邮票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下面这个屈原小型张:
这枚小型张编号为2018-15,由北京印刷厂发行,影写印刷。从画面可以看出来。这枚邮票的图案相对简单,颜色种类少,背景和齿孔也不复杂。是造假的优先之选,可见罗某还是很专业的。
他们最“敬业”的一点是对小型张全盘复制,而不是像之前南水北调那款小型张为了节约成本只印票芯。这种小型张的真实性就更加可信,尤其是在大量使用的时候。
其次是制版,他们找了一家正规印刷厂重新分色制版,而不是像一般山寨厂直接简单的扫描复印。这就保障了邮票的品质,不会是一眼假。
不过屈原小型张是影写版,依靠这种古老又独特的印刷方式仍然具备防伪特性,和胶版印制区别还是很大,放大镜观察还是能看出问题。所以在后来使用的时候还是露陷了。
另外他们故意不印制中国邮政的铭记,也不印面值(我估计荧光喷码也不会有)。因为他们是以纪念品名义进行制作,这种东西市面上流通的有很多,即便是正规印刷厂也会接这种单子,所以邮票就顺理成章印了出来。只是这个时候的邮票还不是完成品,更像是给小孩玩的画片。
然后他们又找了一家小作坊进行最后的加工,也就是加字,中国邮政和面值部分大部分都是黑色标准色印刷,都是实心的,几乎没有什么辨伪特征,想看出真假是非常难的。而这种小作坊到处都是,本身就是违规存在,管理更不会那么严格,只要钱到位其它就不管那么多了。
至于齿孔,荧光码这些技术环节怎么实现的,新闻并没有介绍。但这些防伪手段如今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在柜台上使用,谁也不会去对齿孔,照荧光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话是这么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这个犯罪团伙有更高级的一步棋应对此事。
他们印制这些邮票并不是公开到网上销售,因为他们知道,网上虽然有很多假票售卖,但有的直接就以“学习票”或纪念品进行销售,这类邮票往往是那些早期昂贵邮票的替代品,让集邮者有个心理安慰,所以售价非常低廉,不是他们考虑对象。
他们印制的都是编年票,本身真票就非常便宜,他们的假票更买不上价,而且销售下线一多,管理就无法控制,集邮圈专业人士多,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很容易就会查出来。到头来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他们采用了更巧妙的方案,就是以低价发邮件的幌子进行揽件而不是直接兜售假邮票。很快他们的六折优惠方案就吸引了国际包裹第三方物流的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包裹件都很便宜,商业快递公司可以自由定价,所以为了争夺市场,给大客户诸多优惠,这就让9块9包邮一元起寄件比比皆是,中国邮政作为国有企业,在这上面的竞争力不强。
但国际间业务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国对国的邮政业务才让人更放心,他们强大的运输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不是一般物流公司能比的,真正能进行洲际运输的私人物流公司没有几家,价格都不便宜,其它小公司只能要么组团凑集装箱,要么做大公司代理拼点缝。这样他们的价格也就没太多优势,运输的安全性也不稳定。
同时根据UPU也就是万国邮联统一协调各国邮资,让国际间的包裹运费更加稳定。寄一个小件海外包裹往往上百起步,正常的航空包裹稍微装多点装沉点,运费上千也正常。
所以他们这一定位可谓精准,六折接国际单可以说是通吃价格。如果你是一家快递公司老板,自己忙死忙活能赚2成,接单转交别人能赚3成,何乐而不为呢?就算是一样能赚2成哪怕再少点,自己也少了很多人吃马喂这些麻烦事,一样也会考虑。
于是有国际快递公司很快上门联系派活,他们就开始承接。为了防止意外,他们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先给柜台工作人员看真邮票,然后贴的时候用假邮票或者真假混贴。这样真真假假,把柜台工作人员骗得团团转。
这个团伙组织严密,各地分派的人员都是如此小心谨慎操作,让他们的业务不断扩大。这么专业,那么他们怎么还是被发现了呢?
这块就有点意思了。根据新闻里邮政工作人员介绍,是通过三点开始怀疑的,我大致归纳一下,如认为不准确可以找原视频看看:
1,包裹不合规,属于超标准件;
2,包裹没有用现金寄出,而是大量贴邮票;
3,邮票外面用胶带遮盖,欲盖弥彰。
第1条,超标准件。
大家可能不了解,我稍微解释一下,我们通常用三通一达寄东西,几乎怎么装都可以,而邮政有统一管理,包裹必须规整,还得使用他们的箱子,袋子,就算用自己的箱子也得合乎他们的标准才行。超尺寸,超重量都视为非标,要么重新分装,要么就拒收,要么加收费用。
而这些超标包裹怎么就能寄呢?要么是当地柜台人员业务不精,要么是认为加收了费用就可以,而没有进一步进行管理,然后到了上游支局又被查了出来。问题算谁的呢?
第2条,工作人员认为这么贴邮票非常不合常识,因为如果运费一两千元,选择直接付现金或者扫码才更更合理。
说的很有道理,甚至是非常在理,也值得怀疑。但是这个问题就等于一个耳光打了对方,顺便也扇了自己。
贴邮票寄包裹哪里不合理呢?不是理所应当的吗?邮票的作用不就是应该如此吗?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看看以前的包裹单是怎么设计的。
你们邮政不设计点合理面值的邮票,收了上千元邮资,又觉得人家贴这么多邮票违反常识,是不是应该先问问自己的邮票发行部门呢?
我很早前就提过,6元的小型张面值(之前还有很多8元的),这个面值设定就非常莫名其妙,根据现在的邮资设定,两个面值的直接使用率都不高,另外现在大量邮票使用1.2面值,其它常规邮资0.8元,3元越来越少,每次寄信寄包裹都需要大量换算去凑。完全违背了邮票使用初衷,加上各种检查和规定,处处设限,逼着你用现金支付。
第3条,邮票用胶条遮盖。
前面说过,屈原小型张是影写版的,放大后的印刷网点有独特的规律,和胶版区别非常大。
显然这个团伙非常熟悉邮政的管理环节,知道上面还会进行检查,所以他们怕后期检查被查出来又追查到他们,所以就用黄胶带缠在上面,让工作人员无法拆开检查邮票细节。结果欲盖弥彰,反而更加显眼,引起检查人员重视,查出了问题。
嗯,听着也非常合理。
但我想整个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1)不法分子用真邮票给柜台人员看,博取信任;
(2)不法分子贴假邮票,由工作人员计数核算邮资,盖戳;
(3)不法分子以害怕箱子不结实为由,再用胶带进行加固,以此故意遮住了邮票;
(4)包裹到了国际局或上游支局,被检查人员发现问题。
所以我可以推测,邮票上的胶带至少是在柜台工作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才粘上然后接收的,本身并不违规。只是这一行为比较蠢。
而且很多朋友都应该有类似经历 ,就是寄来的信件或者包裹,经常会有邮票被胶带粘住无法取下收藏。然后气得哇哇叫又无可奈何,这是题外话。
所以整个事件是一个团伙贯穿了全部造假用假环节,他们通过使用假邮票寄海外包裹获取了巨大利益,邮政部门通过严查打击了这一个犯罪团伙,取得了巨大胜利。邮政肯定是要抓这条大鱼的,因为危害太大了,而且这是送上门的买卖,这可比在网上抓那些下游零售小卡拉米来劲多了。
退一步想,如果不法分子不那么贪心,收点真邮票贴上面,不一样赚钱吗?只是少赚一点儿而已,依靠合法合规的手段动邮政的蛋糕,说不定邮政真的会好好考虑邮票发行问题了,还是件大好事。因为根据邮政法是不能禁止大家使用邮票寄信寄包裹的,他们只能在邮票改革上想出路了。
最后吐槽一下采访邮政工作人员的话,真是把人气笑了,前面的那三个理由就很本位,还说假票的成本几乎没有,虽然从制假者角度说的,也太夸张了吧?你看人家这么周密部署,下大精力二次制作,这些成本不考虑吗?
而且同样作为受害者的消费者完全被蒙在鼓里,难道不值得同情吗?为什么不从消费者角度说几句安慰的话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