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西太平洋出现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辽宁舰与山东舰并肩巡航,舰载机在复杂海况下完成昼夜起降,官方证实训练检验了远海协同作战能力。
在兴奋的同时,人们心里也有疑问:辽宁舰2012年服役,才12年就搞了次大规模大修,是不是“身体”要走下坡路?
疑问不是没依据,辽宁舰前身是苏联瓦良格号,1988年就下水,算到2025年船壳已37年。航母正常服役周期四五十年,辽宁舰未来还能服役多长时间?
有人说“骨架老了,再修也撑不久”;也有人觉得它在中国经过彻底改造,早不是当年的瓦良格号,大修只是常规保养,后续服役时间还长。
到底哪种说法对?
寿命命题
6月辽宁舰与山东舰的西太平洋协同训练,不只是“亮相”。
官方信息显示,两舰完成了舰载机互降、联合防空等科目,辽宁舰单日舰载机起降架次比大修前明显提升,要是真到了“快退役”的年纪,很难有这样的战力提升。
大家对寿命的争议,本质是“舰龄”算法不同。
按瓦良格号1988年下水算,是“37岁”老船壳;但按2012年辽宁舰服役、纳入中国海军维护体系算,才“13岁”,正是舰艇“青壮年”。
更关键的是,2023年大修不是“出故障”,而是常规动力航母的“例行保养”
参考美国海军,常规动力航母服役10年左右就会搞次系统性维护,比如“布什号”航母,也是服役10年后首次入坞大修,这是保持长期服役的必要步骤,和“老化”没关系。
有人疑惑“美国核动力航母二十年才大修”,其实是混淆了“大修类型”。
美国核动力航母的“二十年大修”是特指“换核燃料+全面升级”的中期换料大修,常规动力航母不用换核燃料,只需维护动力和电子设备,周期本就短。
辽宁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2023年进行一次系统性大修,符合国际规律,不能凭这个判断它“寿命快到了”。
辽宁舰维护中
钢铁舰体
不过判断辽宁舰还能服役多久,先看瓦良格号留下的船体钢板。
当年瓦良格号闲置近十年,2002年到大连时锈迹斑斑,不少人担心钢板被腐蚀透了。
但清理后发现,钢板质量远超预期:表面只有浮锈,内部完好,抗腐蚀性和低磁性都好,屈服强度还能达590兆帕。
这是苏联专门为航母研发的特种钢,性能比同期其他国家舰用钢还强。
更重要的是,中国改造瓦良格号时,不仅保留了优质船壳,还掌握了这种特种钢的生产技术。
鞍钢后来研发的国产航母用钢,屈服强度达620兆帕,比原钢材性能更优,后续维护中,辽宁舰船体出现局部腐蚀,能用国产钢修补,保证了结构完整。
对比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它和瓦良格号同级别,比辽宁舰大3岁,现在船体锈蚀严重、甲板开裂,核心原因就是俄罗斯没掌握原钢材生产技术,没法有效修补。
辽宁舰这些年的日常维护也关键,中国海军有完善的舰艇维护体系,每次出海返回都全面检查保养。
船底容易附着海藻、藤壶,会加速钢板腐蚀,就每年定期清理、重涂防腐涂层;船体结构的应力检测也没断过,防止海上航行产生疲劳损伤。
这些维护让瓦良格号的老船壳始终状态良好,为长期服役打了基础。
动力心脏
船体是“骨架”,动力系统就是辽宁舰的“心脏”。
瓦良格号原本的动力系统是苏联TB-12蒸汽轮机+KVG-4锅炉,2002年到中国时,只剩本体,很多精密部件缺失,续建难度大。
但中国当时已引进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它的GTZA-674蒸汽轮机是TB-12的改进型,KVG-4锅炉更是完全通用,这为辽宁舰动力系统续建提供了关键参考。
借助现代级驱逐舰的技术和维护经验,中国军工团队不仅补齐了缺失部件,还在后续使用中做了国产化改造。
2023年大修时,辽宁舰的KVG-4锅炉部分部件换成国产型号,解决了原苏联设计“维护麻烦、易出故障”的问题。
官方报道显示,改造后的动力系统连续高负荷运行稳定,没出现“库兹涅佐夫号”那样的“冒黑烟”情况,说明经过国产化升级,它的“心脏”不仅健康,还比原来更可靠。
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号动力舱对比图
有人觉得蒸汽轮机是“落后技术”,其实对常规动力航母来说,蒸汽轮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续航强、维护成本低、适应高海况能力好
美国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母“小鹰级”,也是蒸汽轮机动力,服役都超30年。
辽宁舰的蒸汽轮机经过国产化升级,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都提升了,只要定期保养,支撑后续二三十年服役没问题。
航母梯队中的关键角色
就算不看技术,从中国海军战略需求来看,辽宁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或缺。
目前中国有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福建舰虽已下水测试,但完全形成战力还需时间;山东舰单独执行远海任务时,应对多方向威胁会吃力。
这种情况下,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是维护远海利益的核心力量
比如南海、西太平洋常态化巡航,都需要两舰交替或协同执行,要是辽宁舰过早退役,会导致航母力量“空缺”。
从航母梯队建设规律看,辽宁舰的“承上启下”作用也关键。
它不只是现役战斗舰,还是航母人才“孵化器”,这些年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指挥人员、维护人员,很多已输送到山东舰、福建舰。
未来就算有更多新型航母服役,它积累的维护经验、训练流程,仍能为新航母提供参考。
这种“人才培养+技术传承”的价值,不是“服役年限”能衡量的,就算未来不承担一线任务,也能在训练、试验中发挥作用。
参考其他国家航母服役情况,也能看出辽宁舰的潜力,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服役超50年,多次大修升级后至今仍在服役;印度“维拉特号”更是服役了58年。
美国“尼米兹号”航母
这些案例说明,只要维护得当、适时升级,航母实际服役时间能超设计寿命。
辽宁舰按中国海军标准设计寿命30年(从2012年算),加上后续可能的延寿改造,服役到2050年前后完全有可能。
深蓝续航
综合来看,辽宁舰未来还能服役多久,不取决于“瓦良格号的船龄”,而是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船体和动力系统状态良好,经过维护和国产化改造,“硬件基础”扎实,没出现影响长期服役的结构性问题。
二是中国有完善的航母维护产业链,从特种钢到电子设备,从动力部件到舰载机,都能国产供应,后续维护不用依赖外部,这是“物质保障”。
三是海军战略需求,在福建舰形成完全战力、更多新型航母服役前,辽宁舰仍是双航母编队核心之一,短期内没有“退役必要”。
有人担心“再过20年,辽宁舰会不会跟不上技术发展”,其实不用太担心。
航母升级是“循序渐进”的,电子设备、舰载武器、指挥系统,都能通过定期维护更新,就像2023年大修升级雷达、适配歼-35一样,未来还能根据技术发展改造。
就算未来战力不如新型航母,也能转型为“训练舰”或“试验舰”,继续为海军建设做贡献。
就像美国“肯尼迪号”航母,虽不承担一线任务,仍在做舰载机试验和人员训练。
说到底,辽宁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不只是一艘航母,更是中国航母事业的“起点”。
它从瓦良格号的“空壳子”变成现在的“远海主力”,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的转型。
现在讨论它“还能服役多久”,不如说它还会在哪些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从目前技术状态和战略需求看,至少未来20年,我们还能在远海上看到辽宁舰的身影,它还会继续守护中国的海洋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