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聊起区划,不少人会犯迷糊:正定明明叫“县”,核心地带却设了两个街道办;而藁城、鹿泉、栾城这三个“新三区”,虽然挂着“区”的招牌,大部分地方却还是按乡镇的模式管理。其实这不是“名不副实”,而是跟两地的城市化进度、发展情况直接挂钩,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讲明白。
首先得搞懂一个基础问题:街道办和乡镇到底有啥不一样? 简单说,这俩都是管理地方的机构,但管的地方“属性”完全不同。
街道办管的是“城里的地儿”——比如到处是小区、商场、写字楼,居民大多是上班、开店的,没多少农田,日常管理主要是管小区物业、商圈秩序、社区服务这些事;而乡镇管的多是“农村或半农村的地儿”——除了镇上一小块热闹的地方,剩下的全是村庄、农田、果园,居民里农民占比高,管理重点会涉及种地、村里的事务、农业相关的服务。所以,一个地方设街道办还是乡镇,核心看“城市化水平”,跟它叫“县”还是“区”的名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先说说正定县:为啥“县”的名头下,能有街道办? 关键在于正定的“城市化底子”够厚。
虽然正定名义上是“县”,但它的核心区域——比如围绕正定古城的区域、靠近石家庄主城区的片区,早就不是农村模样了。这些地方密密麻麻建了小区,路边全是商铺,还有隆兴寺、开元寺这些景区带来的大量游客,居民里种地的少,做旅游、做生意、上班的多,完全符合“城市化区域”的标准。
就拿正定的“恒州街道”和“诸福屯街道”来说,恒州街道管着正定古城周边,街上全是仿古商铺、游客中心,还有不少老小区,日常要管景区秩序、社区养老、商铺规范这些“城市事”;诸福屯街道靠近石家庄主城区,建了很多新建小区,还有不少企业入驻,管理重点是小区物业、企业服务,跟市区里的街道办活儿差不多。要是给这些地方还按乡镇模式管,搞农业服务、农村事务那套,根本不贴合实际,所以设街道办才是“对症”的。
而且正定的城市化不是“硬凑的”,这些年靠着古城保护、发展文旅,核心区的人口越来越集中,配套也越来越全——医院、学校、超市、公园一样不缺,甚至比有些城市的郊区还方便,早就具备了街道办的管理条件。
再看新三区(藁城、鹿泉、栾城):为啥是“区”,却多是乡镇? 答案是“城市化还没跟上”。
这三个区是2014年从“县级市”“县”改成区的,虽然名义上成了石家庄主城区的一部分,但“区”的范围太大了——除了各自的城区中心(比如藁城的廉州镇、鹿泉的获鹿镇、栾城的栾城镇)有点城市样子,剩下的广大区域还是农村。
比如藁城,除了廉州镇有商场、小区,周边的兴安镇、常安镇全是农田,大片种着小麦、玉米,农民还是主要靠种地生活;鹿泉除了获鹿镇和靠近市区的上庄镇,西部的白鹿泉乡、石井乡多是山区,要么是果园,要么是村庄,没多少城市建筑;栾城也一样,栾城镇之外的冶河镇、窦妪镇,还是以农业、乡村为主,农田比小区多得多。
这些农村区域,居民需要的是种地指导、农村医保、村庄环境整治这些服务,乡镇的管理模式刚好能对接——比如乡镇里有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帮农民解决种庄稼的问题;有民政所,能处理农村低保、养老这些事。要是硬把这些地方改成街道办,不管农业、不管农村事务,反而会脱节。
而且城市化是个“慢功夫”,不能改了“区”的名头就立马变样。这几年新三区也在慢慢推进城市化,比如鹿泉的上庄镇、藁城的开发区,因为靠近市区、有企业入驻,已经慢慢有了城市模样,未来等人口更集中、配套更全了,也可能从乡镇改成街道办。但现在大部分区域还是农村,只能先按乡镇管,一步一步来。
最后总结一下:石家庄这种“县有街道办、区有乡镇”的情况,不是“乱设”,而是“看实际情况办事”。正定是“县的名头,城的底子”,核心区城市化够了,就设街道办;新三区是“区的名头,半城半乡的底子”,大部分地方还是农村,就先按乡镇管。
其实不管是街道办还是乡镇,核心都是把地方管好用好,让居民生活方便。以后随着发展,正定可能会有更多街道办,新三区的乡镇也会慢慢变成街道办,但这都得跟着城市化的节奏来,急不来也乱不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