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喊"美国第一"的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承认"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这个反差让全世界都震惊了。
就在马德里谈判陷入僵局的同时,这位美国总统正在向外国公司示好,邀请他们来美国"技术扶贫"。从强硬到服软,态度180度大转弯。
特朗普为什么要演这出示弱大戏?美国到底在害怕什么?
9月14日,马德里的会议室里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美两国代表团面对面坐了整整6个小时,这是2025年第四轮贸易谈判的首日较量。
当美国财长贝森特走出会议室时,那张脸色可以用"冰块"来形容,眉头紧锁得像打了结的绳子,对等候的记者只扔下一句冷冰冰的话。"我们明天早晨会继续谈判。"说完就匆匆钻进了车里。熟悉外交节奏的人都明白,这种表述意味着什么。
如果谈得顺利,哪怕只是初步进展,也会有"气氛良好"或"富有建设性"这样的措辞。但这一次,什么积极信号都没有,典型的"谈不下去但又不能撂挑子"的状态。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贝森特离开会场不到两小时,大洋彼岸发生了谁都想不到的事情。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长达数千字的"政策感言"。
了解这位总统的人都知道,他向来是"美国第一"不离口,全世界都得听他的调子。可这篇长文的调子,却软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罕见地承认,美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落后了。特朗普在文章里感慨万千地写道,美国曾经是世界的领导者,在造船、制造计算机、火车等许多行业都是领头羊。
他甚至用了一个很具体的比喻:"过去我们一天能造一艘船,现在一年都造不出来一艘。"这番话要是放在几年前,打死人都不信是特朗普说的。他以前的剧本,不都是指责别国"偷走"了美国的工作和技术吗?怎么现在反过来,要请别人来"技术扶贫"了?
特朗普为什么偏偏拿造船业说事?这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精准命中了美国的战略软肋。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如今已经是全球造船业的绝对第一,无论是商船、货轮还是军舰。中国的造船总量远超韩国和日本的总和,这个数字让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夜不能寐。
而美国呢?大型船厂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军用舰艇,连民用船舶都要靠进口。
更严重的是,美国军方也在抱怨造船跟不上战略节奏。原本计划扩建舰队、增强太平洋部署能力,但造船周期慢、成本高、工人短缺,一个比一个头疼。
最终连五角大楼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寻求与中国直接冲突。"这句话的潜台词,明眼人都听得出来。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远不止造船这一个领域。据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报告,美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50荣枯线,处于收缩状态。
关键制造业岗位向东南亚和墨西哥转移的速度在加速,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实施效果不及预期。
特朗普的那个"制造业回流"口号,听着挺美,现实却很骨感。美国的移民政策和技术壁垒,是出了名的严格。外国高科技公司想去美国开分部,从签证到安全审查,得扒掉几层皮。
又有哪个国家的顶尖企业,会傻到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政治幻想。
中国靠的是产业链完整、效率高、成本可控;美国想靠政策推动产业回流,结果却是"喊得响,落地难"。这场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正是谈判难以推进的根源所在。
特朗普政府心里跟明镜似的,光靠美国一家,想在贸易上彻底压倒中国,已经不现实了。就在这次谈判前,他曾多次向欧盟、G7甚至北约的盟友喊话。
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对中国商品联合征收50%到100%的高额关税,想用"群狼战术"把中国逼到墙角。
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欧洲国家各有各的算盘,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农产品,都指望着中国市场。让他们为了美国的战略,牺牲自己的饭碗,谁也不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次谈判地点的选择——西班牙马德里。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西班牙现在与美国的关系很微妙。
此前,特朗普在北约峰会施压各成员国,要求他们把军费开支提升到GDP的5%。西班牙是第一个公开反对的国家,态度相当坚决。美国的核心盟友以色列在中东肆意妄为,袭击多个国家,西班牙则是第一个进行实质性对以制裁的西方国家。
在今年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顶住美国的阻拦,对中国进行访问。还公开表示"中国是西班牙的战略伙伴",气得贝森特怒斥"西班牙在抹自己的脖子"。
但尴尬的是,贝森特这次却不得不前往马德里,与桑切斯同台。这个情况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解放军在山东外海进行的那次演练,也给华盛顿传递了明确信号。从目击视频看,这显然是在进行巡航导弹的模拟拦截。
山东外海后面就是中国的核心区域,解放军在这里进行演练,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中国对潜在巡航导弹威胁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都在提升。二是通过高调的演练,告诉美日等潜在对手,中国在防空领域方面非常自信。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美国的战略心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特朗普的那篇长文,表面上是在感慨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实际上,他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隔空对着中国喊话。
他提到的造船、计算机、火车,恰恰都是近十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领域。他不是在反思自己,更像是在抱怨对手太强。
这篇长文,是说给三种人听的。第一,是说给中国听的。他在谈判前摆出一副"我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足,愿意学习"的姿态,本质上是一种谈判策略。潜台词是:"你看,我都这么'谦虚'了,你们是不是也该在某些问题上让让步?"
第二,是说给美国国内民众听的。贸易战打得民怨四起,他需要给选民一个交代。承认"落后",把责任推给"过去的政策",然后画一个"我们会学回来,然后超越所有人"的大饼。
第三,也是说给那些不肯合作的盟友听的。他在告诉欧洲和日本:"看到没?老大我都承认自己不行了,你们再不跟我一起想办法,将来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但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别人给点脸色就手足无措的国家了。过去几年的交手,我们已经摸透了这套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制裁我的企业,我就调查你的芯片。你想在谈判桌上靠气势压人,我就用事实和数据跟你慢慢磨。
当中国的造船厂里,一艘艘巨轮和军舰像下饺子一样出坞时。当中国的自主芯片技术一步步突破封锁时。当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时。这种底气,是任何"长文"或"微妙态度"都无法撼动的。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看的不是谁的演技好,而是谁的底气足、谁的牌多、谁更能扛得住压力。美国从"要赢"到"怕输"的心态转变,正是这种实力对比变化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这场看似突然的态度转变,实际上是实力对比变化的必然结果。强者的逻辑很简单:谁有实力谁说话。
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从简单的对抗走向复杂的博弈。美国开始学会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平衡点。
面对这样的变化,你认为中美关系的下一步会怎么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