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盯着电视看个没完,家长吼“不要看了”,孩子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哭闹着不肯关;孩子张口说脏话,家长急着骂 “不许说”,孩子反而学得更起劲;还有孩子在客人面前疯闹,家长扯着嗓子喊 “不要吵”,孩子却闹得更欢。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其实不是孩子 “故意作对”,而是我们总踩 “刹车”(说 “不要”),却忘了给孩子指 “方向”(说 “要”)。
“禁止式教育” 的怪圈:孩子做什么,家长先喊“不要”—— 不要跑、不要摸、不要玩泥巴,可从没告诉孩子“要做什么”。就像邻居家妈妈,看到孩子在墙上画画,立马冲过去夺下笔:“不要画!把墙弄脏了!” 孩子哇地哭了,妈妈更气:“哭什么哭,说了不许画听不懂吗?” 结果孩子后来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在作业本上画,反而养成了坏习惯。其实孩子不是故意调皮,只是你不让他做这件事,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才对。
那如何才能绕出“禁止式教育”的怪圈呢?
李希贵校长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少踩刹车,多踩油门”。
这句话太适合教育幼儿和小学生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不要” 很敏感,却对 “要” 更有行动力—— 你说 “不要看电视”,他只知道 “不能做这个”,会觉得无聊;但你说 “要不去玩捉迷藏吧”,他就有了明确的事做,自然愿意放下电视。用 “要做什么” 代替 “不要做什么”,不仅能转移孩子注意力,还能帮他养成好习惯,比讲道理、发脾气管用多了。
举个案例:朋友家孩子以前总爱说脏话,朋友没骂孩子,而是告诉她:“下次想表达生气,要说‘我现在有点不开心’,这样妈妈就知道你需要帮忙啦,比说脏话更有用哦。” 后来孩子再生气,真的会说 “我不开心”;孩子看电视超时,朋友也不说 “不许看了”,而是说 “要不去拼你新买的乐高吧,我们比赛谁拼得快”,孩子每次都乐呵呵地关掉电视。朋友说,自从不说 “不要”,家里吵架的次数都少了。
其实做到“少踩刹车,多踩油门” 很简单,这几个场景里的方法,家长们可以直接用:
1.孩子沉迷电视 / 手机时:别说 “不要看了”,要说 “要不去玩你最爱的积木,或者我们去楼下拍皮球?” 选孩子感兴趣的事,吸引力超过电子产品,他才愿意动;
2.孩子说脏话 / 发脾气时:别说 “不许说 / 不许哭”,要说 “要不用‘我很生气’告诉妈妈,或者去你的小沙发上坐一会儿,冷静了我们再聊”,给孩子正确的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方式;
3.孩子犯错时(比如打翻牛奶、弄坏玩具):别说“你怎么这么笨”,要说 “要不去拿抹布擦干净,或者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玩具能不能修好”,让孩子知道 “错了不可怕,能改正就好”。
但要注意,“要做什么” 得选孩子感兴趣的事。比如孩子正玩得开心,你让他去写作业,他肯定不愿意;但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你说 “要不用画画把今天玩的事记下来吧”,他反而会主动参与。就像小学生不想收拾书包,你别说 “不要乱扔”,而是说 “要不去给书包里的书本排个队,看看谁排得最整齐”,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会觉得 “收拾书包也好玩”。
别再总对孩子说“不要” 了,他不是 “故意不听话”,只是需要你给他指条明路。下次再想喊 “不要” 时,先停一秒,换成 “要不去做…… 吧”。你会发现,孩子不仅不哭闹了,还会主动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做,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轻松。毕竟,教育孩子不是 “禁止他做错”,而是 “引导他做对” 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