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野战军正式编为4个纵队,郭天民正式担任了第二纵队的司令兼政委,他也是首任司令员。
郭天民是黄埔六期毕业生,早年投笔从戎,考了军校。他曾参加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后来又加入了朱毛领导的红四军。郭天民在红军时期,很早就已经担任过师长以及军区参谋长一职,属于高级将领了,在1933年,他还任红9军团参谋长兼第3师参谋长。
长征后,郭天民参加了西路军,在西路军遭到失败前,担任第30军参谋长,与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一起率余部走出祁连山,穿过戈壁滩,到达新疆。
抗战开始后,郭天民去了晋察冀军区,任副参谋长,没多久又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1944年7月,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四个军分区,郭天民任冀察军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天民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在1947年,由于他跟军区的领导理念不同最终离开了晋察冀,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担任副参谋长,协助刘邓首长,参与指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然而,没几个月,他就去了地方军区,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王树声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鄂豫新解放区。
1949年2月,郭天民任去了二野的第4兵团,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司令员陈赓率部南下,参加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的作战。
在云南解放后,郭天民兼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参与领导改造起义部队、剿匪作战等工作。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5年,郭天民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初在郭天民调离后,接替者是杨得志
杨得志是老井冈了,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抗战时最年轻的代旅长,也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
长征时担任团长,率团担负前卫和先遣任务。曾指挥红1团强渡天险乌江,全歼嵩明县城国民党守军,继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
抗战期间,他率领八路军685团,作为主力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而后任344旅代旅长,开辟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杨得志在晋察冀军区任职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1948年5月,杨得志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杨得志参加了抗美援朝,还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1955年,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第三任司令员陈正湘
陈正湘15岁的时候,就在唐生智部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1930年,他参加了新城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曾任主力红4团团长。
抗战开始后,陈正湘任八路军115师685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成立后,陈正湘被调到晋察冀军区,担任了第一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反“扫荡”战斗。在黄土岭战斗中,他亲自指挥迫击炮手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此后,陈正湘又先后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以及第十一军分区的司令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正湘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副司令员、冀晋军区副司令员。
在杨得志调离后,陈正湘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华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建国后,陈正湘担任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没几年又去了华北军区任副参谋长。1955年,北京军区成立后,他又担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同年授予中将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