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看不出任何猫腻,工程也能查得到痕迹,一男子租下正规办公场地佯装合法经营,扒下官方招标网公开信息包装成“资源”,用眼见为实的表象麻痹他人骗取钱财。今年5月,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破获多起合同诈骗案,以此提醒广大群众,涉及工程分包、大额合同等项目时,可能暗藏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陷阱
5月13日,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值班室里,出现了一幕特殊的场景:一男子在多名报案人簇拥之下走进大门,脸上带着几分麻木与无奈。“警官,我还不上钱,他们把我送过来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这场看似主动归案的背后,牵扯出一起涉案金额500余万元,涉及多名被害人的合同诈骗案。
事情还要从2022年说起,1991年出生的刘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内心却不甘安于现状,一心想干一番事业,便将所挣的钱全部用于投资理财。2022年至2024年年初,刘理便涉足各类实体行业,投资餐饮店、洗浴中心、服装店……都因缺乏管理经验亏损关门。此后,刘理又尝试承接小型装修工程,却因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不仅没赚到钱,反倒赔了一笔违约金。短短两年时间,刘理的创业路布满荆棘,耗尽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起初,刘理尝试通过工资、找亲朋好友拆借填补窟窿,但入不敷出的现实让债务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当他看到催债信息源源不断,一时间陷入绝望。然而,就在这时,他脑袋里闪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工程分包可以赚钱,至于怎么赚,拿什么赚,全凭自己说了算。
刘理心里细细盘算着自己的“计划”。“自己没有挂靠公司,也没有资源,更没有稳定的项目,正规渠道无法获得工程分包权。那就‘造’一条路出来。”刘理想到,用真信息掩盖假身份,打一个时间、地区差,让急于承包工程项目的人难以核实信息,当信息不对称时就可以获取保证金。
随即,刘理通过工程招标官网,筛选出省内多个地区的公开招标项目——这些项目多为河道治理、水源保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不仅真实存在,且招标流程、中标公司、合同关键条款等信息均会在网上公示。资源有了,刘理还在西宁市区某写字楼租赁了有资质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充当门面。
“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谁都能查,这正是他的‘底气’。”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案情时说道。
诈骗
“老板,你好,听说有工程项目可分包。”
“是的,有兴趣咱们见面谈一谈。”
“你来我公司详谈吧!”
挂断电话,刘理坐在办公室里,整理着工程项目资料。没多久,承包人张谢如约上门。刚进办公室,刘理便迎上前,递上名片,介绍着公司的资质,以及公司这么多年的成绩。
“张老板,我们公司主要做建设工程项目,正好手里有分包项目,我们做过黄南、果洛、玉树等地的道路施工、管网改造,都是政府牵头的民生工程,资金有保障,就缺靠谱的建设团队了。”
刘理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文件袋,拿出标注着项目名称、地点、工期的“资料”,甚至还调出了手机里存着的“项目现场照片”。“这些项目都是真实存在的,你要是不放心,现在就能查官方招标网,上面都有公示。”
面对刘理的坦然,张谢放下了顾虑。核实信息后,他果然在官方平台上找到了对应的项目信息,而心里也激动不已,感觉找对了人。
看到张谢流露出的神色,刘理趁热打铁:“张老板,这些项目竞争激烈,想拿下分包权,需要先交一笔保证金,算是合作的诚意金,等项目开工后,这笔钱会全额返还,还能冲抵部分工程款。”
看着眼前气派的办公室、齐全的资料,又核实了项目的真实性,张谢彻底放下了戒心。他当场与刘理签订了分包合同,事后向刘理转账20万元保证金。
无独有偶,张谢之后,又有多名工程项目承包人找到刘理,都被他精心打造的“靠谱”形象和真实项目所打动,纷纷签订合同,缴纳保证金。
20万元、30万元、45万元、5万元、100万元……一笔笔保证金带着工程项目承包人的期待,陆陆续续汇入刘理的账户。然而,约定好的开工日期却一再延后,工程项目承包人反复沟通询问,得到的却是各种推脱理由,迟迟没有等来开工的信息。
几个月后,工程项目承包人多次尝试联系刘理,却发现电话无人接听了,信息石沉大海。情急之下,来到他的办公地点,才得知办公室里已人去楼空,而他只是租借了他人公司的一间办公室。
受罚
东窗事发后,刘理虽躲了起来,但还是被被害人找到,在近一段时间里,他最终抵不住压力。在数名被害人的陪同下,走进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遂有了开头的一幕。
“我知道迟早要出事,钱还不上,躲也躲不掉。”面对民警的讯问,犯罪嫌疑人刘理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据刘理介绍:“我每天都会花数小时浏览招标网站,一旦找到合适的项目,便会将中标通知书、中标公司营业执照、项目合同等公示材料逐一下载保存。随后,开始对外谎称是中标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握有部分工程的分包权,只要施工队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就能签订分包合同进场施工。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填补我之前欠外债的款项。每次骗取20万元到100万元的金额不等,都是根据被害人能承受的范围灵活调整。每骗到一笔钱,我就用于偿还此前的外债,一部分填补前期被害人的退款要求,剩下的则用于日常开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最终让窟窿越来越大。”
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办案民警调查走访时,还发现了另一条意外线索,除了工程分包诈骗,刘理还涉嫌一起以找工作为由的诈骗案,对外谎称政府有人能办事,向被害人骗取了20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刘理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城西警方刑事拘留。8月14日,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将此案移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案件点评
警惕“真信息”包装下的骗局
天上不会掉馅饼,无论是工程分包还是找工作,凡是要求先交“保证金”“打点费”的都要多一分警惕。
本案中,刘理的骗术看似高明,实则漏洞百出,只要被害人稍加核实,就能戳破谎言。而这场由创业梦演变成的诈骗案,也给所有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敲响了警钟:想要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任何试图通过违法犯罪走捷径的行为,最终只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起合同诈骗案,与传统诈骗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骗子没有编造虚假项目,而是利用公开的真实信息,通过冒名顶替、虚构授权的方式实施诈骗,隐蔽性更强,也更容易让被害人放松警惕。
再次提醒,面对工程分包、项目合作等涉及大额资金的事宜,务必牢记“三查三核实”。
编辑|小杰
审核|朵朵
终审|老梁
来 源 |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郭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