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一年能涨好几次,但是分别覆盖不同的人员。比如说今年下半年开始,2025年以来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即将迎来重算补发。
产生的原因是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我们要使用今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或者上年度的社平工资,而这两项数值公布时间一般较晚。有关数值公布以后才会陆续重算部分。像去年的各地的养老金从九月份一直重算补发到12月份,甚至有的地方是出现了跨年补发。
养老金重算补发的金额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看一看。
退休养老金一般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31个省份都有所不同,比如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虽然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样,但是由于计算养老金使用的计发基数和社平工资,每一个省份都不同,再加上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账户余额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差异也较大。
按照实际情况来计算的话,工龄43年,一般平均缴费指数在0.8~1左右,养老金才会是5000元。按照0.8计算,基础养老金部分实际上是可以领取38.7%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有很大不同,像去年上海市是12307元,江苏省是9307元,而最低的河南省只有6606元。
假设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000元,这样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则是3096元。
基础养老金要进行重算,指的就是使用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如果计发基数或者社平工资提升至8200元(增长率2.5%),基础养老金部分会提升77.4元,达到了3173.4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一部分,由于只跟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挂钩,这两个数值确实在退休时就可以确定,因此不会出现重算的情况。除非在办理退休时还没有计算当年的利息,或者当地的计发月数不一定不完善,延迟退休计发月数没有确定,这样才会在理顺时进行重算。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原则跟基础养老金是一样的。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指的是当地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因为缺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的一种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失的补偿。各地建立个人账户的时间一般是1996年1月以前,假设工龄43年,有13年的计算年限。再结合不同地区的过渡性系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计算。
如果当地的过渡性系数是1.3%,那么计算年限13年,平均缴费指数0.8可以领取13.5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按8000元计算的话差不多能达到1082元。如果是按照8200元计算,结果能够提升27.04元。
综合来看,养老金计发基数按照上面计算,能够提升100元左右的养老金。比起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来,也可谓更划算。毕竟很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涨不到100元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