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处在深刻调整和加速演变的关键时期,国际经贸格局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构。与此同时,数字贸易、绿色转型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全球贸易格局变迁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不久前警告,关税正在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80年来“前所未见”的破坏。全球在世贸组织条款下进行的贸易占比已降至72%,之后可能进一步下滑。世贸组织追踪数据显示,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以来,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下进行的全球贸易已经减少。
此前,世贸组织在8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0.9%,低于关税上调前的增长2.7%,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预期也下调至1.8%。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在由北京市“两区”办主办、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各国人士也探讨了当前全球贸易的变化趋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常驻代表白雅婷表示,全球贸易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几十年来,贸易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这对全球繁荣来说至关重要。2023年,服务和商品贸易占亚太地区GDP的54%。“然而,基于贸易的发展模式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贸易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全球关税高涨。”数据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已生效措施影响的全球进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2024年这个数字是1640亿美元,受到贸易措施限制的进口总额越来越多。日益增加的波动和变化,可能会对依赖于开放市场和全球价值链的经济体带来巨大冲击,并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认为,当前个别国家企图以自己为核心,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体系。这是一种以经济实力向贸易伙伴施压的做法。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各国各界对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王波说。
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表示,当前国际货物贸易增速已然放缓,而服务贸易正加速发展。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认为,全球经济正由服务业驱动,服务业是现代价值链的支柱。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贸易与农业总司贸易政策司司长约翰·德拉蒙德援引该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表示,过去十年间,某些国家变得更加封闭,但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持续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服务贸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挑战带来新课题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和格局发生的变化,各国愈加认识到,需主动破解新挑战带来的各类难题。
德勤供应链咨询合伙人黄春表示,关税、贸易战让很多企业非常焦虑,如何构建面向全球化的稳健韧性供应链体系,成为当下的重点议题。
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认为,在美国向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单纯依靠贸易出口已难以有效推动产品落地,必须通过当地制造、直接投资、创造就业、贡献税收等方式深化合作,而实现互利共赢正是应对贸易战的核心路径。全球化范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型,从以效率、资本驱动为核心,向着以绿色、安全、可持续为导向的新模式转变。
在CCG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张伟看来,全球化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正在从市场的扩展、供应链的延伸,转变为由地缘政治、技术标准、低碳规则和数字治理共同编织起的新网络。未来,全球化将是韧性和创新的全球化,韧性意味着全球企业需要在合规、供应链、本土融合等方面构建起多维度的抗风险能力;创新则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模式创新和合作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和数字领域,中国企业和全球伙伴共同定义新规则、开辟新市场的空间广阔。
白雅婷表示,贸易仍是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模式在改变,需要重视的不仅是交流和贸易的量,更多的是品质以及为人类福祉带来的贡献。因此,她认为,新贸易体系的根基在变化,绿色发展和数字创新成为新贸易体系的根基。应对绿色转型、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的挑战,必须在国际间开展合作,因为相关挑战是跨国的、跨行业的、跨机构的,无论是标准制定、技术共享,还是资金调动,国际合作都至关重要。
把握贸易发展新机遇
本届服贸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显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达4.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3%。在服贸会上,各界代表就服务贸易创新范式、新能源发展,以及全球化战略、实现共赢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代表们认为,智能化变革席卷各行各业,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具体而言,人工智能赋能服务贸易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维度:一是供需关系的重构,实现服务供给的规模化、个性化与智能化;二是场景创新内核升级,需推动消费模式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三是双轮驱动战略,技术创新与场景培育协同发展。
白雅婷表示,绿色发展和数字创新是新贸易格局下的合作机遇。但要注意,如果获得的人工智能和技术资源不平衡、不平均,就可能会拉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致使各国各地区以不同的速率发展,因此需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能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迭代提供支撑,并不断增强绿色治理能力。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应抓住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超过60%,意味着全球60%以上的服务贸易已经通过线上完成;二是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区域化协同发展能促进互利共赢。
从数据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且多数服务贸易业态已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升级。马建春表示,应重视服务业“走出去”,其中不仅涵盖生活服务业,还包括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服务业,例如,为工业领域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设计服务等领域。
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新机遇。中农融信董事长张丹丹从技术角度分析指出,中国企业积攒了20多年信息技术,尤其在应用方面可以向全球复制。例如,中农融信在构建全球农业通政技术平台,将企业在中国的可信数据模式通过技术输出复制到全球,推动建立统一的全球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激活各国农业领域的“沉睡资产”并实现资本化,实现“在世界、为世界”的目标。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认为,在服务贸易中,中国服务企业的“走出去”进程刚刚开始,而欧美企业在全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已成功建立起全球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和体系,并能在当地实现灵活快速反应。我国的服务贸易、服务企业的“走出去”进程刚刚开始,因此需演奏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部曲”,提高我们的标准、范式在全球的影响力。
文章选自《经济参考报》,2025年9月16日
CCG 图书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苗绿
图书介绍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讲述了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在个人成长、海内外求学、创办智库、国际交流、民间外交、为国家建言献策等过程中的诸多故事与心路历程。作为慕尼黑安全会议青年领袖代表,苗绿博士曾对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开启 2021 慕安会第一问;她是比利时国王会见的七位全球青年领袖之一;她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推动了国际间青年的交流互鉴,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回信;她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高端论坛,在巴黎和平论坛、多哈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参与设置议程,打造国际交流新叙事,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智库人的风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