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战场胜负未分,乌克兰的钱袋子先扛不住了,全国60%的预算都砸进了战场,财政像被扎破的水袋不断漏钱,几乎要靠西方援助才能维持运转。
曾经慷慨解囊的西方金主们开始面露难色,美国的援助在特朗普重新执政后悄悄缩水,欧盟虽然接了接力棒,却发现自己手里的钱也不够填窟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捅破了窗户纸:乌克兰未来两年的资金缺口可能高达575亿美元,比基辅自己预估的还要多200亿,这场仗能不能继续打下去,越来越取决于账本上的数字能不能凑够。
乌克兰的财政早就成了战争的“附属品”,从士兵装备到后方老百姓的养老金、医院开销,再到公共部门工资和债务偿还,几乎全靠西方援助续命,而这占到了全国60%的预算。
2023年初IMF给的155亿美元贷款,本是按“冲突今年结束”的假设准备的,现在花掉106亿才发现,战争不仅没停,花钱的口子反而越撕越大。
基辅自己算过一笔账,未来两年至少需要375亿美元才能维持运转,但IMF的专家们看过账本后直摇头,觉得这个数字太乐观了,实际缺口可能在575亿美元左右,比基辅的预估多出100到200亿。
IMF虽然已经坐下来和基辅谈新的援助计划,但对这个575亿的数字始终不松口承认。乌克兰财政部更是对此三缄其口,毕竟没钱的窘迫,谁也不想摆在台面上。
等到2027年旧贷款到期时,要是冲突还没结束,乌克兰的财政窟窿只会更大。
乌克兰的“钱路”正在变窄,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美国对乌援助明显降温,曾经的第一大金主开始把担子甩给欧洲。
欧盟被迫接棒成了最大捐助者,却发现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在冻结俄资产的援助计划中承诺的210亿美元,今年只付了一半,剩下的还卡在成员国的争吵里。
实在没辙的西方阵营,盯上了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去年七国集团搞了个5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想用这些资产的收益给乌克兰借钱,欧盟已经从里面拿出210亿承诺给乌克兰。
但这招在欧盟内部吵翻了天:波兰、立陶宛这些东欧国家急着要直接没收资产,法国、德国却怕担法律风险,一些国家更是警告“这是抢劫”,会砸了西方金融体系的招牌。
俄罗斯早就放了狠话,谁敢动这些资产就是“违反国际法”,还谴责这种做法是“抢劫”,会削弱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信任。
但西方根本停不下来,毕竟这是为数不多能快速筹钱的办法,只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欧盟内部裂痕越来越大,新方案至今没能正式获批。
对乌克兰来说,缺钱的后果立竿见影,前线的装备补给跟不上,后方的养老金、公共部门工资发不及时,医院等基本服务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财政已经被战争拖到了崩溃边缘,一旦断援,连最基本的民生保障都成问题。
如果这575亿美元的缺口填不上,乌克兰可能要面对更残酷的现实:要么从战场上收缩防线,要么让国内经济彻底崩盘。
但对西方来说,停止援助的代价也很大,这意味着过去三年的投入打了水漂,俄罗斯可能在东欧扩大影响力。
更麻烦的是,硬打俄罗斯资产主意的做法,已经让不少国家开始担心“美元、欧元靠不住”,全球金融体系的信任正在被侵蚀。
俄罗斯驻欧盟使团说得直白:“欧盟这是在破坏国际规则”,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可能远超俄乌冲突本身,以后谁还敢放心把钱存在西方金融机构?
当西方开始用“抢劫”的方式筹钱,所谓的“规则秩序”也就成了笑话。
冬天快到了,乌克兰的钱袋子还没捂热。575亿美元的缺口像座大山,压得基辅和西方盟友喘不过气。
美国的退缩、欧盟的内讧、俄罗斯的反制,让这场“金钱战争”比战场拼杀还要复杂。
对乌克兰来说,没钱可能意味着输掉战争,对西方来说,筹不到钱可能输掉信誉,而对全球来说,这场围绕“战争资金”的拉扯,正在悄悄改变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