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烨楠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2025年的上海,正在成为各大国际品牌的钟爱之地。Prada普拉达、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Loewe罗意威、EviDenS de Beauté伊菲丹、TUMI途明等都在抢占这座时尚之都的关键点位。近日,全球知名时尚品牌H&M也重返上海地标——淮海中路。
梧桐深处,红门重启,H&M焕新升级拉开帷幕。
这个见证H&M中国市场道路的“长子之店”,在9月9日升级焕新后重新开业。H&M将这家店取名为HOUSE OF H&M,即H&M风格之邸。从名字可见一斑,H&M希望将这个复合的创新零售空间作为能够体现H&M品牌文化与消费者链接的重要之地。
从汇集品牌女装、男装、青少年装、童装直至H&M Move运动装的全品类聚集地,到融合了H&M&Café 咖啡店、H&M花店以及H&M HOME概念店,这家早在2007年H&M初进中国市场的选址之处,到如今全方位焕新的转身归来,印证了国际快时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变迁,以及自身定位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整体市场情况变化下,众多零售品牌都在进行渠道调整与焕新,寻求门店效率的重构。另一边,在消费者线下购物驱动力转变的当下,品牌的实体商业空间无疑成为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前线阵地,承担着更多重的商业意义。
从外立面经典的H&M红,看到品牌的最新旗舰形象,再驱使好奇心进店逛逛,消费者在这里不仅购买时尚服饰,也可能停留驻足、买一束花——这成为如今消费者沉浸逛街体验的核心乐趣与新鲜场景。
这家H&M中国首家品牌体验中心,诚如H&M集团零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所言,是一个“链接时尚、娱乐与商业的品牌传播枢纽”。
1、体验即价值,空间即叙事
当电商渗透率逼近天花板,线下零售的价值早已超越“卖货”本身。今天的消费者走进一家门店,绝不只是为了买一件衣服、一个摆件,而是寻找一种情绪共振、一段可停留的时光,与一场微小的生活仪式感。
这正是H&M“风格之邸”重构的核心逻辑:将空间转化为叙事载体。
从玻璃观景电梯视角往上望去,圆形的穹顶直达五层。旁边映入眼帘的即H&M标志性的红白相间拱形门窗,这构成了一种品牌视觉语言。沿街双入口的建筑布局,为熙熙攘攘的消费人群创造出更多元、新鲜的空间打开方式。
当今的线下消费空间,更重要的是为人们创造体验,而体验塑造了线下空间的绝对价值。
商业空间不再仅仅是商品的容器,而是讲述品牌故事、承载情感共鸣的舞台。通过空间的主题设定、叙事主线和互动设计,让消费者沉浸其中,在流动的情绪与体验中产生与品牌的链接。
而打破门店的零售边界已经变成各大零售企业的共识。首店经济、线下空间在如今的意义,也助推了这一消费形态以及核心理念的转变。
9月9日开业当天早晨7点,H&M风格之邸的门口就开始有消费者驻足排队,而12点门店才会正式开门,排队的顾客已经汇聚成人海,等待入店时的礼遇礼品卡与员工的夹道欢迎。
五层的复合零售空间,门店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H&M大中华区零售总部办公室也设在楼上,共计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成为品牌大脑与前线的共生之处,也巧妙地体现HOUSE OF H&M的名字韵味。
负一层为H&M&SPACE,汇聚了H&M的时尚单品、图片和特别艺术展品。此后,该空间也会成为品牌长期举办主题展览之处。
踏上一层,就正式来到了门店空间,女士系列、H&M HOME概念店、H&M&Café、花店以及直播间,都分布在这一层的不同区域中。二层、三层和四层空间则分别容纳女装、男装与童装系列。
H&M尝试引入更多“首发”式的概念,如H&M HOME概念店,即中国首个专注于H&M家居系列的概念空间,并在240平方米的构建中,涵盖了更多生活场景的产品。
此外,H&M&Café并不止于服务店内顾客,通过点单小程序与自提窗口,消费者可以品尝到常规款,以及三款季节特调咖啡:思南以南、海上之夏以及霞飞浮光。
司懿德还提到,店内的直播间将依托于抖音,在House of H&M账号上进行每日店播。
时尚品牌的线下空间,在向消费者提供沉浸体验的同时,也向消费者讲述品牌的理念与故事,缓缓展开一幅品牌文化的画卷。正是这样,品牌在润物细无声中,与市场、消费者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
正如LV用一艘“路易号”巨轮拓开这座沪上港口的商业心智,Gentle Monster在商业空间用“反坪效”的视觉艺术打造出未来零售的试验场。H&M也用自己的方式,带你我回到最初的“风格之邸”,向消费者娓娓道来:这个时尚巨头对于自我、时尚与城市精神的理解。
2、同一坐标,抓住两个时代
回溯H&M在中国的起点,会发现它在商业地理文化上的先驱效应。2007年,这家瑞典时尚巨头初入中国之时,首店正落地在淮海中路。当时,它与嘉丽都商厦签下整栋租约,开始成为一代消费者对于时尚的启蒙式记忆。
此后,H&M也带动了淮海中路时尚活力的迸发,掀起一股“首店潮”。2008年,斯凯奇首家国内旗舰店、江诗丹顿之家、索尼首家直营店都先后落地于此。此后,淮海中路变成一种时尚灵感,吸引众多品牌聚集、安家。
2007年,H&M的中国首店一经开业便引发了当时的空前热潮,据不少人回忆,当时门店创造出从清晨6点持续到晚上的排队盛况,拉开了时尚零售品牌在中国的盛大序幕。
一代又一代年轻消费者将这股潮流奉为日常生活的时尚圣经。
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消费心理与体验。H&M仍在通过不断自我进化、重构商业叙事,持续捕获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志趣与心智。
今年初,H&M重新宣布,在原址重开中国首店。一月份,H&M重新租下嘉丽都商厦的整栋五层空间。春天,这栋建筑开始立起围挡,巨大的红色立面与上印的“HOUSE OF H&M CONGMING SOON”的字样,在当时引发一众媒体与消费者的讨论。
在被誉为上海“时尚之源”的淮海中路商圈,如今首店、首发、首秀交相辉映,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时尚新潮首发地。
H&M风格之邸在引领淮海路时尚记忆的十八年后,又归来落子。两个时代下,映照着H&M中国的门店与渠道策略的变化。
通过聚焦门店的优化与单店坪效,构建更为合理的门店布局,H&M希望推动中国市场零售业务的升级。这包括对重点门店进行焕新,并在重点城市和地段开设新的旗舰店,实现持续盈利与增长。
2024年开始,H&M正式开启了门店焕新策略。
去年五月,H&M焕新上海南京东路店旗舰店,成了H&M门店升级重构的起点。当时,司懿德表示:“这家店是我们在中国焕新旅程的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店铺焕新升级。”
期间,H&M先后焕新了成都合生汇、绍兴银泰城、北京悦荟广场、深圳大悦城等常规门店;核心城市的大店、旗舰店升级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五月,北京悠唐购物中心超过1500平方米的店铺重新升级开业;八月底,深圳1234Space店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旗舰店开业落地。
不仅在中国市场,事实上,H&M还计划启动对全球250家门店的全面升级,在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前沿,优化门店效率,更好地提供面对面的线下服务,以成为H&M“时尚服务于大众”核心理念的最佳传播地,以及品牌转型升级的市场感知之处。
3、焕新背后 时尚巨头正在系统性转型
H&M“风格之邸”归来,并不只是一次单体意义的门店重开,而是H&M品牌全球转型在中国市场的一种投射。在门店策略调整的背后,其实是H&M品牌从品牌价值与定位提升、产品设计本土化、渠道精细化的全方位转型。
H&M要从“快时尚零售商”向“更具影响力的现代时尚品牌”转型。相应地,H&M正在提升产品设计感与穿着价值,并强化品牌形象的长期建设。
首先是全球性的品牌焕新之旅。2024年9月,H&M在全球启动品牌焕新行动,正式宣布要从传统的快时尚零售商,转型为更具影响力的时尚品牌。在这一愿景下,H&M通过音乐这一聚焦点,构建并升级品牌的时尚叙事:从服饰开始,H&M希望品牌可以影响的更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与此同时,是产品的革新与本地化策略。2019年,H&M就开始与中国设计师联名合作,并逐渐转向更长期性的系统合作模式。2023年,H&M在上海成立中国设计中心,启用本土设计人才,提供大中华区以及整个亚洲区域的设计头脑中心,并打造更贴合在地消费者的产品。
另一边,H&M也用更少频率的打折、更健康的库存策略,来提升商品盈利价值与品牌价值。
除了门店之外,H&M也更加重视线上渠道的多元化运营。去年底,H&M先后入驻拼多多与抖音开设旗舰店。今年618期间,H&M还与天猫超级时装一同发布夏季系列新品,并以创新的方式开展了一场6小时的直播活动。
这些举措,都蕴藏在H&M中国的革新以及“加速增长”计划之中。
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H&M同店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库存同比仅升1%,远优于上一季度的11%,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显示出这家时尚巨头转型之路的初见成效。
4、结语
H&M“风格之邸”重启,不仅是门店,也是品牌与中国消费者的关系。回到这个原址,也是一次更深厚的双方信任重建。
渠道、产品、品牌文化的焕新重构从来不是单向度的表达。穿一件更具在地设计感的上衣,零距离感受门店多元空间与城市人文体验的融合,再一起推进“更具影响力的现代时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H&M与它所珍视的消费者一起,完成了彼此生活方式的价值感互认。这是品牌与消费者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这或许,便是H&M“重启归来”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