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不仅是礼仪,更是一种责任。
文 | 李思寻
在体育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言行的分寸往往成为公众人物不可忽视的考验。近日,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Taylor Townsend)在中国参赛期间,因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对中国传统菜肴发表不当评论而引发舆论风波。这起事件迅速从一段社交媒体视频扩散至国际和国内媒体,冲上了微博热搜。
事件发生在2025年9月,比利·简·金杯(Billie Jean King Cup)在中国深圳举行期间。作为美国队的一员,汤森德与队友们在比赛前夕享用了一次自助餐。原本是日常的饮食场景,却因她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
在Instagram的“限时动态”中,汤森德拍摄并评论了餐桌上的一些中式菜肴,其中包括干海参、乌龟、牛蛙等传统佳肴。面对这些食材,她表现出强烈的不适与不解,不仅质疑牛蛙是否有毒,还声称这些菜会让人长疣或起水泡。她用夸张的语气感叹:“这些人真的在吃这个!”并最终给餐食打了“2分(满分10分)”的评价。
这一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不少网友指责其言论中充满文化偏见,甚至带有歧视意味。尤其是“these people”这一表述,被很多人视为带有贬义色彩,折射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批评声音。有网友直言:“不喜欢可以不吃,但嘲讽和贬低就是不尊重。”有人认为,她作为国际运动员,理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基本素养;也有人指出,这样的言辞不仅伤害了东道主的情感,也容易固化刻板印象,加剧文化隔阂。
国际体育媒体也迅速报道了此事。《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Tennis.com》等媒体均刊登相关文章,指出汤森德的言论被认为是“不敏感”和“冒犯性”的。部分评论员提醒,公众人物在跨国比赛中应时刻注意言辞,因为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会无限放大他们的声音。
在海外网球论坛Reddit上,网友们对这段视频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些人认为她只是表达个人口味偏好,却用了错误的方式。另一些人则强调,这种“不经意的冒犯”正是潜在文化歧视的体现。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汤森德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删除了相关动态,并发布了一段道歉视频。在视频中,她承认自己的言论欠缺考虑,强调自己作为一名经常出国参赛的职业选手,理应更加尊重文化差异。
汤森德:“大家好,我想在此真诚地、由衷地向大家致歉。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我深知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周游世界、体验文化差异——这正是我热爱这份职业的原因之一。此次中国之行和赛事期间,我收获了无比美好的体验,每个人都如此友善宽容。而我先前的言论完全未能体现这份温暖,我真心诚意地道歉。 ”
“我的言论既无借口开脱,也苍白无力。对我而言,唯有以此为戒,未来做得更好。我衷心感谢我的国家给予我代表出征的机会,我将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履行这份荣誉。此刻除了诚挚道歉,我别无他言。谢谢。”
这份道歉态度诚恳,但并未完全平息争议。部分批评者认为,道歉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反思与改变。毕竟,这是在公开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其影响远远超出私人谈话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汤森德所嘲讽的菜肴,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牛蛙因肉质鲜美,在川菜、湘菜中常见。海参是传统滋补食材,往往出现在宴席或节庆餐桌上。至于乌龟(甲鱼),更被视为滋补珍馐,历史上有悠久的食用传统。
这些食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健康、滋养与隆重,并非“猎奇”或“异类”。然而在西方饮食习惯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与认知,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怪异食物”。这正折射出跨文化交流中的认知差异,也提醒公众人物在发言时要避免用偏见放大这种差异。
目前,美国网球协会和赛事主办方并未对汤森德的言论采取纪律处分,事件主要停留在舆论层面。然而,这起风波可能对她在中国乃至亚洲球迷中的形象造成影响。此次事件虽然没有演变成严重的外交层面问题,但作为一个案例,它提醒所有跨国参赛的运动员:尊重文化不仅是礼仪,更是一种责任。
资料来源:体坛周报、鲁网、九派新闻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不幸身亡:危险化学品管理再敲警钟
深挖 | 贾国龙:大二退学,37年打造餐饮帝国,如今深陷争议漩涡
继母推责生父,生父哭着为继母求情!12岁女孩被虐待致死案二审休庭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