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24轮上海申花主场对阵山东泰山的比赛,虽已落下帷幕,但赛中第6分钟出现的争议手球判罚,仍持续搅动着中国足坛的舆论场。这起围绕申花球员马纳法防守时是否手球的判罚争议,不仅让泰山队赛后明确表示将提起申诉,更让中国足协裁委会陷入两难,最终只能求助国际足联(FIFA)进行终极评审。
比赛第6分钟,泰山队球员在攻防中敏锐察觉到申花球员马纳法的防守动作疑似手球,随即向裁判提出投诉。按照流程,裁判启动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进行细致核查,经过反复回看画面后,VAR给出“没有犯规”的结论,主裁判据此示意比赛继续。这一判罚结果,让泰山队上下难以接受,也成为赛后舆论讨论的焦点。
赛后,记者牛志明第一时间发文披露,泰山队已就这一争议判罚明确表达了申诉的意愿,希望能通过官方渠道得到更公正的判定。而解说员袁甲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消息,更让这起争议的复杂性浮出水面。袁甲表示,中国足协裁委会针对马纳法的争议手球判罚,经过内部评审后仍无法达成统一结论,最终只能决定咨询国际足联,由后者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事实上,手球判罚向来是足球比赛中最复杂、最易引发争议的环节,而马纳法这一争议球,正是典型的“争议地带”案例。袁甲在微博中解释,这起争议的核心,在于皮球究竟击中了马纳法身体的哪个部位:若明确击中胳膊肘,按照规则毫无疑问应判罚点球;但从画面来看,皮球并未击中胳膊肘,而是落在了大臂到肩膀的区域——这恰恰是手球判罚中最难界定的位置。即便在职业裁判群体中,对于这一区域的手球判罚也存在不同观点,难以形成统一结论,这也正是足协裁委会不得不求助国际足联的关键原因。
目前,外界都在等待国际足联的最终评审结果,这一结果不仅将决定泰山队的申诉是否成立,也将为中超联赛后续的手球判罚提供更清晰的参考依据,让赛场判罚更具公信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