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被孤立了!一边是欧盟呼吁暂停自贸协定、国际社会施压不断,一边是内塔尼亚胡放出硬话:不拿欧盟相关援助,以色列照样能自给自足。
要知道,以色列常年依赖外部支持,光美国每年就给数十亿美元援助,如今突然拒绝欧盟援助,还敢说自给自足?
是真有底气,比如靠本土科技撑经济、靠自身国防工业补缺口?还是为稳局势硬撑,背后藏着经济压力?
以色列一直以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依赖外部支持,比如每年从美国获得约33亿美元的军事与安全援助,自1946年以来美国更是累计提供了约3100亿美元援助,而且大部分是军事援助。
突然说要自给自足,怎么看都不太现实,说不定只是他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喊出的口号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质疑确实有一定道理。长期的外部援助让以色列在军事装备研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惯性。
就拿军事工业来说,可能很多核心技术或者零部件都需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现在要转向本土自主研发生产,短期内面临的技术瓶颈、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等问题都不小。
而且2024年以色列军事开支占GDP比重已攀升至约8.78%,几乎是2023年前的两倍,在这样高的军事开支压力下,还要加大对本土国防工业的投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很可能会影响到民生领域的投入,进而引发国内民众不满。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内塔尼亚胡这一表态的合理性。
当下加沙战争引发的国际压力不断升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呼吁暂停欧盟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亲巴勒斯坦活动人士还施压外国企业断绝与以色列的业务往来,以色列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依赖外部援助和合作,风险极大,一旦外部援助中断、贸易渠道受阻,以色列经济和军事都可能陷入困境。
所以,发展本土国防工业、走向经济自给自足,或许是以色列在当前局势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防工业被封锁的局面,这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
还有人会质疑,内塔尼亚胡强调以色列股市是全球最强劲的,以此证明以色列经济状况良好,这一说法靠谱吗?
股市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的强劲可能是因为一些偶然因素,或者是市场对以色列某些产业的短期看好,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且在国际制裁和抵制的大背景下,股市的这种强劲态势能维持多久也是个未知数,说不定很快就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化而出现大幅波动。
从经济运行规律来看,这种质疑有其依据。股市往往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可能会受到政策、舆论、国际形势等多重短期因素的干扰。
比如,以色列政府可能出台了一些短期刺激股市的政策,或者国内某些热门产业短期内表现亮眼,推动了股市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经济基本面都十分稳固。
当前以色列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制裁压力,对外贸易、外资流入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随时可能反映在股市上,导致股市下跌。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以色列股市背后可能存在的支撑因素。以色列在科技领域一直具有较强的实力,拥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成果,这些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可能会对股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而且内塔尼亚胡强调股市强劲,也可能是为了增强国内民众对经济的信心,稳定市场情绪。在面临外部压力时,民众和市场的信心至关重要,稳定的信心有助于减少资本外流,维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另外,对于内塔尼亚胡政府被反对派指责以战养政,将以色列推向经济孤立的困境,也有人会觉得反对派的指责有道理,认为内塔尼亚胡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不顾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形象,一味强硬应对,导致以色列陷入孤立。
但也有人会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态度是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加沙战争带来的安全威胁不容忽视,如果此时妥协退让,可能会让以色列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所以内塔尼亚胡的政策或许是在权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后的选择,只是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综合来看,以色列面临的经济和外交困境十分复杂,内塔尼亚胡提出的经济自给自足策略既有应对外部压力的现实考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
要全面评判这一策略,需要结合以色列的实际情况、国际局势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态度、制裁措施的实施情况等,也将对以色列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以色列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自给自足,摆脱当前的困境,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