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越南官方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在过去4年间,越南城市建设投资飙升至历史新高,其中一个叫“珍珠剧院”的文化项目,投资金额高达37.6亿元人民币,位居榜首。这个项目不仅要建剧院,还要建展览空间、艺术商店、创意工坊、公共休闲区,计划2029年对外开放。
越南这波操作的目标也直指世界级水平——要打造“东南亚的悉尼歌剧院”,直接对标澳大利亚地标建筑。一个发展中国家,真能靠砸37亿建出“文化地标”?普通市民能从这样的超级项目中受益吗?
质疑声确实没停过。但越南政府和开发商Sun Group却一意孤行,似乎早已打定主意,要把这个剧院建成“城市文化地标”。那么这到底是面子工程,还是一场真正的文化加速?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2025年9月的一组官方数据,把这场“文化豪赌”推到了风口浪尖。越南文化基建同比增长27.4%,其中“珍珠剧院”项目一下子就吃掉了将近五亿美元的预算。而这项工程,早在2024年就已经完成规划,选址也定在了河内西湖——当地最有“人气”的地方。
西湖在越南人心中是什么地位?就像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是河内市民日常散步、打卡、旅游的首选地。开发商Sun City没有随便拍脑袋,而是精准押注了这块“流量宝地”。他们的设想是,剧院建好之后,游客白天逛创意市集、晚上看歌剧演出,散场还能沿着湖边吹风散步。
这个项目不仅大,还复杂。191240平方米的用地不光建剧院,还要搞展览馆、文创商店、艺术工坊、公共休闲区,甚至配备多语种服务、智能票务系统、绿色节能设施,几乎就是一个全天候的“文化主题乐园”。
背后操盘的Sun City,是Sun Group旗下的企业,注册资本9.6亿元人民币。这个Sun Group在东南亚旅游地产圈可是老面孔,从奢华酒店、度假村,到城市文化地标,几乎都干过。
硬件看起来没问题,那交通呢?有越南常年旅居者分享过他的亲身经历:从机场到西湖区那条“高速公路”,看起来更像是国内的二级路,双向四车道,有些路段连中央隔离带都没有。地图上标注80公里一小时,实际要开两个小时,大巴车半路停车上下人也是常态。
一个要承接国际演出的超级剧院,连交通都不稳,靠谱吗?更别说越南的能源基础。越南工业区每周停电两三次是常事,很多企业只能自备发电机。而珍珠剧院这种需要高度电力稳定的场所,能扛住这样的供电波动吗?
剧院再豪华,如果观众进不来、设备用不了,那就等于白建。再看资金。Sun Group虽有实力,但这项工程投资高达37.6亿元人民币,不是一个小数目。政府和企业当然希望这个项目能带来就业、拉动消费、提升城市形象,但问题在于,越南的经济结构,真的能够撑起这个文化梦吗?
制造业一直是越南的增长引擎,但现在也面临挑战。工业厂房租金已经追上了中国长三角,原材料70%还得从中国进口,清关效率低,物流慢,看似便宜,其实成本越来越高。
越南的制造业基础还没稳,服务业转型却已迫不及待。这种“上层建筑”走得太快,底子却没打牢,就像在沙地上盖摩天大楼。而且,别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越南普通工人月薪大概在3000元人民币上下,房租和物价并不比我们便宜多少。一顿快餐二三十元,生活压力不小。
等到2029年剧院建成,谁买得起票?谁能常来这里消费?剧院的意义,不只是建出来,而是要有人来看,有人来用。再说剧院运营所需要的人才。一个超级剧院,不只是盖个壳,还要有管理团队、技术人员、策展人、灯光音响师、活动策划、市场推广,这些人从哪来?
越南目前大学生比例只有8%,远低于中国苏州超过25%的水平。这意味着专业人才紧缺,管理经验不足,甚至连懂剧场的人都不够。短期内,可能只能靠“外援”——从中国、韩国、日本请人过来运营。这种模式能维持几年?能自我造血吗?
越南在模仿中国搞文旅项目没错,但中国是先打产业基础,再搞文化升级。苏州、成都、西安这些城市在搞文旅的时候,背后是完备的制造业、服务业、教育体系、交通枢纽、消费能力,而不是一腔热血。
越南这波操作,看起来像是“文化立市”,但实则可能是“文化冒进”。搞一个对标悉尼歌剧院的剧院,本身没问题,关键是节奏、资源、基础配套是否跟得上。
当然,项目本身也有积极的一面。它确实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从施工到运营,从艺术管理到安保服务,都是机会。也确实能吸引游客,带动周边商圈、民宿、餐饮、零售,起到一定的“文化引爆”作用。
而且Sun Group确实有经验,他们不是第一次玩这种大手笔。项目本身也引入了绿色节能、生态融合、智能化系统,是一种新的尝试。但越南要清楚,文化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而是要靠时间、积累和土壤培育。
中国在这方面走过的路很多,从早年间的“文化广场”变成现在的“城市剧院群”,再到演艺产业链的建设,每一步都扎扎实实。越南现在有“剧院梦”,是好事。但如果一味追求豪华、地标、国际化,没有真正把本地文化、人才、观众、产业基础考虑进去,那就只是建了一个“漂亮的空壳”。
剧院2029年就要开门了,到时候,是不是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地标?还是变成一个“烧钱的摆设”?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越南这一波看起来是“文化爆发”,但背后其实是一次系统大考。文化地标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拼的不是钱,而是底子。
信息来源:
[1]越南250个基建项目同日开(竣)工,总投资额将近1300万亿越南盾 环球网
[2]越南启动大规模基建项目 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