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闺蜜”,突然举菜刀相向,砍伤人后甩来2万想了事。
伤者没接钱,只撂下一句“这事没完”,这时周围人不解,有人就觉得“花钱消灾”挺划算,但这可是故意伤人,怎么能拿钱了事,当事人肯定不会同意。
而当事人姚女士拒绝和解,其实不是嫌钱少,而是有个让她始终无法原谅这个朋友。
曾经的闺蜜怎么就闹到了要拔刀的地步,这究竟是为什么?
重庆姚女士的头上有一道5厘米的伤口,这是被她认识3年的“闺蜜”用菜刀砍伤留下的。
伤口愈合后,对方一家提出用2万元私了,称这是家里最后的积蓄,希望此事就此了结。
姚女士当场拒绝,她表示,自己要的不是钱,而是公道。
此前,伤情鉴定结果为“轻微伤”,这意味着行凶的闺蜜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仅被行政拘留10天。
行政拘留结束后,闺蜜没有丝毫悔意。
得知姚女士与男友并未因这件事分手,她在社交群和朋友圈对姚女士进行挑衅和威胁。
面对这样的局面,姚女士聘请了律师,准备提起民事诉讼。
她的诉求很明确,要求对方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并且公开道歉。
此前,姚女士在家招待闺蜜和其丈夫吃火锅,期间几人喝了点酒,之后又一起去唱歌。
聚会结束后,闺蜜酒后情绪失控,先是和丈夫大吵一架,接着又在社交平台上用恶语辱骂姚女士。
到了后半夜,闺蜜借着知道姚女士家电子门锁密码,直接闯进了姚女士的家。
其丈夫事后解释,是因为闺蜜一条高仿爱马仕项链不见了,怀疑是姚女士偷的。
但姚女士认为,这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嫉妒。
据姚女士分析,那段时间闺蜜投资屡屡失败,经济状况不佳。
而姚女士的生活状态相对较好,闺蜜最初对她的欣赏,早已变成了无法控制的嫉妒。
闺蜜无法接受自己一直试图“控制”的人,生活比自己过得好。
为了夺回控制权,闺蜜还把姚女士的男朋友叫到现场,谎称姚女士要跟别人去深圳,想借此摧毁姚女士的情感支持。
姚女士忍无可忍,告诉闺蜜自己手中有她与其他男性交往的视频。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闺蜜,她冲进姚女士的衣帽间打砸,嘴里喊着对自己婚姻的绝望,随后拿起菜刀,砍向了姚女士的头部。
姚女士被砍伤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20。
闺蜜的丈夫当场下跪,请求姚女士原谅,希望她不要追究,避免自己的妻子坐牢。
当时的忏悔看似诚恳,但随着伤情鉴定结果的出炉,对方的态度彻底改变。
姚女士事后回想,其实在被砍之前,很多细节都已经暴露了闺蜜的问题,只是当时的她没有察觉,一步步陷入了对方的“控制圈套”。
两人相识的起点就不寻常。
闺蜜通过社交平台主动联系姚女士,一上来就用一连串关于外貌的称赞拉近距离。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为了快速建立信任的策略。
之后,闺蜜成功说服姚女士卖掉原来的房子,到重庆买房,并且和自己住在同一个小区。
这使得姚女士逐渐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圈,生活开始围绕着闺蜜转。
为了进一步捆绑姚女士,闺蜜还拿出一笔钱,帮姚女士还清了房贷。
这笔钱成了无形的“锁链”,之后姚女士每次感到不适,都因为这份“恩情”难以开口,更无法轻易割舍这段关系。
在姚女士看来,闺蜜这是在投资,投资的不是金钱,而是她的愧疚感和顺从。
除此之外,闺蜜还多次提议两人合伙做生意,姚女士多数时候都拒绝了。
她后来意识到,一旦在经济上深度绑定,自己可能就不是被“控股”,而是会被彻底“吞并”。
在日常相处中,精神上的伤害也从未停止。
闺蜜有个习惯,一喝酒就情绪失控,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姚女士。
但每次酒醒后,又会极其诚恳的道歉。
姚女士一次次选择原谅,却没发现这是闺蜜在测试她的底线,反复拉低她能忍受的伤害程度,让她对辱骂和失控变得麻木。
经济上的侵占也早有发生,两人共同消费时约定AA制,但闺蜜经常虚报金额,从中“捞钱”。
这种行为让姚女士明白,在闺蜜眼中,这段友谊不过是可以随时变现的资源。
姚女士还发现,在事发前,这位闺蜜刚和一位认识十年的朋友彻底决裂。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PUA的圈套,闺蜜早就看准她年纪轻、性格单纯,觉得她“好控制”,而这种破坏性的关系模式,对闺蜜来说或许早已是常态。
伤情鉴定结果为“轻微伤”,这一结论引发了争议。
从姚女士头部5厘米的伤口来看,这样的鉴定结果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轻微伤”不构成刑事犯罪,所以行凶的闺蜜仅被行政拘留10天。
也正是因为这个鉴定结果,对方一家才敢提出用2万元私了,认为只要不承担刑事责任,花点钱就能把事情摆平。
姚女士对这个鉴定结果和处理方式并不认可。
她觉得,5厘米的伤口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更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闺蜜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她的人身安全,仅仅行政拘留10天,远远无法弥补她所遭受的伤害。
但目前,鉴定结果已经出来,行政拘留的处罚也已执行。
姚女士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一步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让对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合理的代价。
姚女士的经历,让“防火防盗防闺蜜”这句玩笑话,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这场三年的“友谊”,最终以菜刀砍头、对簿公堂收场。
从闺蜜主动接近姚女士开始,之后的一步步计划,都是一场有预谋的“围猎”。
而姚女士因为性格单纯、不懂拒绝,逐渐陷入对方的圈套,直到最后遭受暴力伤害。
这件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真正的友谊,一定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不存在单方面的控制和索取。
如果一段关系中,一方不断模糊边界,试图消耗、掌控另一方,哪怕披着“闺蜜”“好友”的外衣,也可能存在着恶意。
遇到这样的关系,要学会及时止损,果断远离。
同时,在与人相处时,要保持清晰的边界感,不要轻易被所谓的“恩情”“友情”捆绑,更要警惕那些通过各种手段试图控制自己的人。
姚女士选择拒绝私了,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在告诉大家,有些伤害无法用金钱衡量,有些底线不能退让。
在面对不公和伤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