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贾晓雯
涵涵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截图
“酒后砍人只关10天?”“都往头上砍了,这不是杀人未遂?”……9月17日,#女子酒后砍伤闺蜜头欲给2万和解#冲上热搜,并引起网友热议。事情的缘由竟是如是:近日,网友涵涵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6月10日,她请闺蜜吃饭喝酒后,在自己家中发生争执,随后闺蜜拿菜刀砍向她的头部,其被送往医院并报警。经鉴定,涵涵的伤口为5厘米,缝了十余针,伤情鉴定为轻微伤,警方开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其闺蜜被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五百元。
事后,闺蜜提出给涵涵2万元和解,但被涵涵拒绝。涵涵坚持要走法律程序,让闺蜜为其行为付出代价。目前,她已经找了律师,后续会通过起诉来要求闺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外,涵涵还称,闺蜜在结束拘留后,并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通过朋友圈、群聊等方式威胁挑衅她。
那么,酒后砍人到底需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巩晶晶表示,本案中,酒后伤人造成轻微伤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即酒后伤人者需要赔偿受害人因伤造成的各项损失;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即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而本案产生的社会争议也许在于,最后的处罚是否纯粹以结果为导向,而忽视本案在菜刀举向头顶时已经存在的极高潜在致命风险和主观恶意。”巩晶晶分析,“轻微伤”的结果更多源于被害人的运气,偶然因素(如砍击角度偏差、力度失控、受害者躲闪等),而非加害人行为本身的“无危险”。
巩晶晶表示,选择菜刀作为工具、针对头顶要害攻击,通常意味着行为人具有明显的伤害故意,甚至可能包含放任致命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而“轻微伤”对应的法律后果多为行政拘留(最高15日)和有限民事赔偿,这种惩戒力度与行为所暴露的主观恶性严重不匹配,既无法让行为人真正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也难以对潜在暴力行为形成有效震慑,总结为本案是否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轻微伤’的定义本身并没问题,但将其作为评价‘菜刀砍向头顶’这类高风险行为的唯一核心标准,在本案中也许存在部分争议。生命的重量不仅体现在‘是否受伤’的结果上,更体现在‘是否面临致命威胁’的过程中。”巩晶晶认为,在这类案件中,应当在“轻微伤”的结果评价之外,额外考量行为的工具危险性、攻击部位要害性、主观恶性程度,通过调整惩戒力度(如提升行政处罚层级、纳入寻衅滋事等更重罪名的考量),让法律评价与行为对生命安全的实际威胁相匹配,真正实现对生命权的充分保护。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