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近期,中国与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对峙持续升温,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弦,激起广泛的关注与愤慨。
6月16日,菲律宾多艘公务船从多个方向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范围,中国海警迅速响应,依法对这些在黄岩岛海域从事非法活动的菲方船只实施管控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
更令人警惕的是,菲律宾不断拉拢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域外势力介入南海事务,在区域制造紧张局势。其反复强调“马德雷山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试图以政治施压和军事捆绑方式强化非法主张。
既然“东风快递”射程覆盖整个南海,为何仍无法阻止邻国在中国岛礁上长期盘踞、肆意妄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军事能力问题,更是战略博弈的深层逻辑。
南海棋盘上的双重博弈
南海争端远非单纯的资源争夺,而是地缘政治格局中大国角力的关键战场,交织着主权诉求、经济利益与全球战略部署。
越南已在非法占据的29个南沙岛礁上建成14座机场,并部署了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同时将南海油气开发列为国家经济命脉,每年从中盗采原油逾1500万吨。
这一系列动作使其由曾经的贫油国转型为区域性石油出口国。通过“军事控制+经济掠夺”的双轨并进策略,越南在南海形成了事实上的长期存在,底气日益增强。
菲律宾则将“战术碰瓷”运用得炉火纯青。1999年故意坐滩于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运输舰原应报废处理,却在过去二十多年间被持续加固补给,演变为一座海上据点。
进入2025年,菲律宾联合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参演兵力高达2.1万人,创下历年新高;美军更是在菲境内新增3个前沿军事基地,直接逼近南海核心航道。
在美国的战略支持下,菲律宾上半年针对仁爱礁的挑衅行为频次同比上升40%,明显呈现升级趋势。
日本派遣“出云”号准航母编队进入南海巡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频繁穿越该区域,澳大利亚亦公开宣称将在南海实现“常态化军事存在”。
这些国家以所谓“航行自由”为名,实则推动南海成为围堵中国的“新冷战前线”。当小国的投机心理遇上大国的地缘纵容,地区局势陷入“越忍让越被挑战”的恶性循环。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中国的综合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跃升,现代化战舰如同流水线般列装服役,东风系列导弹可精准覆盖南海全域。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何未能彻底震慑周边某些国家的蚕食行为?
许多民众困惑:国力今非昔比,为何仍未迎来历史上“万邦来贺”的局面?答案深藏于千年兴衰史中。
回望汉初,高祖刘邦曾推行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赠送财物、嫁出公主,换来的却是白登山之围的奇耻大辱,以及边疆连年战火。
直至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率铁骑深入大漠,直捣龙城,封狼居胥,才真正实现“漠南无王庭”的长久安宁。
历史昭示:没有实力支撑的善意,在国际丛林法则面前不堪一击。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一战打出国威军威,将美军逼退至三八线;西沙海战以弱胜强,成功收复被占岛礁。这些立国之战奠定了数十年和平发展的基础。
彼时我海军吨位尚不及敌方零头,却凭小艇冲撞大舰的血性令对手忌惮三分。
如今中国海军总吨位已稳居全球第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但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却更加错综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威慑的本质已发生结构性转变。
黄岩岛胜利和战略模糊
2012年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展开长达数十天的海上对峙,最终实现对该岛的实际管控,成为中国维权行动的重要转折点。
2016年南海仲裁案闹剧期间,解放军三大舰队齐聚南海开展高强度实弹演习,迫使美国双航母编队撤离,此后数年南海相对平静。
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但此类威慑效应具有时效性,难以持久维持。
有国际关系专家指出,威慑效果存在“衰减周期”,单次强硬回应的心理震慑通常仅能维持18至24个月。
当菲律宾观察到中国在仁爱礁长期采取“口头警告+跟踪监视”的应对模式后,便开始逐步试探底线,频繁组织补给行动。
越南则精准把握中方“避免冲突升级”的底线思维,采用“蚂蚁搬家”式填海造陆,悄然扩大实际控制范围。
可控冲突的现代启示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不主动扩大冲突”的战略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容忍侵犯主权的行为无限蔓延。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处置方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堂现实教学课:以“保护海外公民”为法律依据,依托快速精准的特种军事行动实现实际接管,并同步展开舆论战争取道义支持。
这种“法理正当性+压倒性实力”的组合策略,既达成战略目标,又规避全面战争风险。对中国而言,类似路径在南海完全具备可行性与成熟条件。
仁爱礁上的“马德雷山号”早已丧失动力系统,长期锈蚀,形同废弃设施,完全符合国际法中“海洋废弃物”的界定标准。
中国海警执法船平均吨位超过菲律宾巡逻艇十倍以上,具备实施“民事清障作业”的充分能力。在本国固有岛屿周边清除一艘失去航行能力的外国旧舰,合乎法律、顺应情理。
此类低强度强制行动既能拔除长期钉子户,又能有效控制局势不致失控,是一次精准而克制的战略出手。
当前解放军在南海已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作战体系:永兴岛上部署的歼-16战机可全程监控南海空域;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具备打击移动航母的能力;海南舰作为国产两栖攻击舰,随时可执行夺岛支援任务。
在此等强大实力支撑下的有限度反制,不是挑起战争,而是以最小代价重建战略威慑信誉,打破“越克制越挑衅”的怪圈。
中国的强大,正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信念的坚实后盾。
当我们能够以“清理海洋垃圾”的名义果断行动,以常态化巡航巩固每一寸国土,“四夷宾服”的现代诠释便是周边国家基于对中国实力的敬畏而产生的尊重与顺从,水到渠成,势所必然。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扩大冲突”,并非示弱或退让,而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与对国家长远利益的理性权衡。
参考资料:“https://www.gov.cn/zhengce/2016-07/13/content_5090812.htm?eqid=98965dbd0001fffb000000056458b51e”
信息来源:“环球网”——(菲律宾船只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中国海警依法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