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召开“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专场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以“智慧传承,守护新生”为主题,这款融合古今儿科智慧的AI医生,以“24小时守护儿童健康”的定位,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以科技创新破难题 擘画智慧护幼新路径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在致辞中提到,“重儿・小乙”正是以科技创新破解儿科资源难题的实践,能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填补服务盲区。他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推动AI技术与儿科医联体深度融合,将“重儿·小乙”纳入儿科诊疗协作网络,缓解基层儿科压力。二是加强中西医协同创新,开发小儿推拿、智能指导、三伏贴等特色模块,打造“中医药+AI”服务模式样板。三是制定智慧儿科数据标准,确保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为国家儿童健康管理数字化提供创新方案。他还表示市卫生健康委将从政策、基础支撑、标准规范三方面提供保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晓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国顶尖儿童医院,医院早于今年4月推出“小乙医生”,依托儿科循证知识库与大模型技术,提供全流程健康咨询;其“可见思考”模式、本地化数据存储及专家评审机制,筑牢了服务安全底线。他提到,选择在智博会发布“重儿·小乙”,是为传递 “智慧医疗+人文关怀”理念,未来将推动“重儿·小乙”扩大应用、跨区域互通,打造可复制的“重庆经验”。
随后,发布会焦点转向“重儿・小乙”核心亮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宋萍以“深夜育儿焦虑、网络信息杂乱”等痛点切入,向大家介绍“重儿·小乙”源自“钱乙慧儿”大模型,以“数据+算法+专家”为核心,可提供智能问诊(症状判断、就医引导、照护建议)、专属健康档案、报告解读服务,且无需下载,微信即可使用;未来还将完善健康画像,向全国城乡延伸服务。目前,该院援疆援藏医生已在日常工作中向许多患儿家长推荐使用。
宣传片《智慧守护——重儿・小乙》,通过真实育儿场景、家长与“小乙”的互动画面,直观展现产品如何缓解深夜育儿焦虑、助力健康管理,让观众对“重儿・小乙”的服务价值有了更生动认知。
12位受邀嘉宾共同登台,将手掌放在启动装置上,本场发布会迎来高光时刻——“重儿・小乙”启动仪式。随着全场倒数装置点亮,“重儿・小乙”儿科AI 家庭医生正式发布。
现场体验显实效 答疑解惑展优势
产品体验环节,主持人邀请一位观众进行现场互动。
“我的宝宝前天晚上出现发热,体温在38.6——40度,家里人很着急,发热两天了。”观众提问后,“重儿・小乙”快速响应,不仅给出专业建议,还以通俗语言解释原理,生动诠释“指尖上的儿科指导”的便捷性,让在场观众对该产品有了真切的认知。
媒体提问环节随即展开。针对“如何确保AI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一问题,宋萍解答道:首先,“重儿・小乙”的知识基座源于海量高质量资源,不仅整合了医学文献、指南、图书,还纳入了真实儿科临床数据,确保信息权威;其次,在服务边界上进行了约束,例如不直接提供用药建议,同时着重强调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并建议相关用药方案由医生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最后,组建了专业全覆盖的资深儿科临床专家团队,对所有文献、图书、教材及AI 输出内容全程审核、反馈,推动“重儿・小乙”持续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准确性。
当被问及“作为领先的儿科AI家庭医生,‘小乙’与互联网上的在线问诊相比,有哪些核心优势”时,北京左医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超回应:一是专业性与响应速度不同,“重儿・小乙”基于儿科专属循证知识库研发,聚焦儿童健康领域,比覆盖全科室的通用在线问诊更具针对性;二是响应机制不同,“重儿·小乙”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且有专业儿科医生在后台持续查看AI输出内容,及时优化服务;三是服务模式不同,目前“重儿・小乙”提供免费服务,还能为孩子构建专属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历史问诊等数据,实现长期健康追踪。
“重儿・小乙”的发布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人工智能赋能儿童健康的创新实践,更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中儿童健康保障要求的具体行动。未来,医院将持续推动“重儿・小乙”优化升级,拓展应用场景,让这款融合古今儿科智慧的AI家庭医生,为更多家庭的育儿生活提供便利,为儿童健康成长筑起科技守护屏障。(傅栩、李瑞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