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火车站的混凝土顶棚毫无征兆地塌了下来,这座刚完成二次改造才四个月的60年老旧建筑,瞬间将14条生命埋进废墟。
谁也没想到,这场本应属于工程事故的悲剧,会像投入巴尔干火药桶的火星,点燃了塞尔维亚持续至今的政治动荡。
更让人眼熟的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直接喊话:布鲁塞尔那帮人正在复制乌克兰“独立广场”的剧本,想在塞尔维亚搞一场颜色革命。
事故发生后的头几天,塞尔维亚全国都沉浸在哀悼中,政府宣布哀悼日,但民众的悲伤很快就变成了愤怒。
这座2021年刚翻修、2024年7月才重新开放的火车站顶棚,怎么看都像是腐败和工程质量问题的牺牲品。
抗议者举着“鲜血换来了什么?”的标语涌上街头,要求彻查事故真相,追究责任人。
事情的发酵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最初只是要求政府给个说法的和平抗议,很快就变成了“武契奇下台”的政治口号。
抗议者们觉得,一个连火车站顶棚都管不好的政府,根本没资格继续执政,他们开始要求提前举行选举。
面对汹涌的街头运动,总统武契奇的反应相当激烈,直接给抗议者扣上了“恐怖分子”的帽子,说他们背后有外国势力撑腰,想推翻现政权。
但骂归骂,该让步还得让步,为了平息民愤,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韦西奇等多名相关部长很快宣布辞职,即便部分人嘴硬称“调查会证明无过错”。
政府还公开了与事故相关的文件,试图证明自己没有隐瞒什么,可这些措施就像往沸水里加冷水,根本止不住民众的怒火,街头抗议反而愈演愈烈。
就在塞尔维亚国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扔出了一个重磅声明:这事儿根本就是欧盟在背后搞鬼。
他们说塞尔维亚的骚乱“在很大程度上是欧盟颠覆活动的产物”,布鲁塞尔的真实目的是想在这个巴尔干关键国家安插一个“顺从且忠诚的政权”。
这个指控可不是空穴来风,了解点背景的人都知道,塞尔维亚这些年一直在欧盟门口徘徊,入盟谈判搞了半天,却卡在了科索沃问题和对俄政策上。
欧盟觉得武契奇不够听话,尤其是在对俄制裁问题上阳奉阴违,早就想换个更“懂事”的代理人。
俄罗斯方面说,欧盟正通过所谓的“独立媒体”放大社会不满,还整天给塞尔维亚年轻人画饼,许诺“光明的欧洲未来”,说白了就是在搞洗脑。
欧盟当然不承认这些指控,反而倒打一耙,谴责塞尔维亚执法部门“过度使用武力”。
这种熟悉的操作让人立刻想起2014年的乌克兰,当时欧盟也是这样,一边指责政府镇压抗议,一边支持街头运动,最后硬是把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赶下了台。
俄罗斯警告说,欧盟正在把塞尔维亚青年“从和平抗议推向采取更具革命性的斗争方式和暴力手段”,这和乌克兰广场革命的剧本简直如出一辙。
不过欧盟想在塞尔维亚复制成功没那么容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看得很清楚:塞尔维亚人心里装着两样东西,让他们很难被西方那套说辞忽悠。
一是1999年北约轰炸留下的伤痕,那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对着南联盟狂轰滥炸,造成数千人伤亡,近百万人流离失所,二是东正教的精神纽带,这种宗教凝聚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
现在双方都在盯着一个日子,2025年11月1日,也就是火车站坍塌一周年。
俄罗斯方面透露,欧盟计划利用这个节点搞大动作,动员更多人上街,搞一场“塞尔维亚版独立广场”运动。
但塞尔维亚民众似乎没那么容易被煽动,毕竟2014年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广场革命后国家没迎来光明未来,反而陷入分裂和战乱,克里米亚更是直接并入了俄罗斯。
武契奇也在玩平衡术,一边对欧盟让步,一边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虽然难看,但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或许是小国最现实的选择。
只是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塞尔维亚,就像站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深渊。
塞尔维亚的乱局本质上是大国博弈的缩影,欧盟想把这个巴尔干国家彻底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则要守住这块传统影响力区域。
火车站顶棚的坍塌只是个导火索,真正的较量在于:是西方许诺的“欧洲未来”更吸引人,还是民众心中的历史记忆更牢固?
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被称为“巴尔干火药桶”的地方,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