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海建工再度封上涨停板,收报3.53元/股,总市值达到313.67亿元。
在此之前,公司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股价创下年内新高。对于一家多年在低位区间徘徊的建筑央企来说,这一波动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推动其股价上行的,更多源自两则市场热议的消息。
旧闻翻红+助力“爷叔”解套
近期,有市场传言称上海建工控股子公司扎拉矿业的科卡金矿储量增加。公司很快回应称,这一信息早在2020年就已披露,并非新进展。更重要的是,黄金业务对公司营收贡献极低,历年收入占比不足0.5%,金矿开发周期长且存在海外不确定性,对整体经营难言决定性影响。
另一方面真正点燃投资者情绪的,是一则来自网络的“上海爷叔”故事。
据悉,这位投资者十年来用退休金持续加仓上海建工,将持仓成本从6元/股摊低至3.8元/股,依然深陷被套。
伴随公司股价近期的连板上涨,解套距离似乎只差几个交易日。
这种带有人情味的投资经历迅速在网络传播开来,引发市场大量讨论,不少投资者甚至在股吧发帖表示要买入上海建工,助力爷叔解套。因此,市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成为上海建工股价短期波动的重要推力。
传统业务承压
虽然近期上海建工股价扶摇直上,但从财务数据来看,上海建工仍处于传统业务下滑、利润结构变化的过程中。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50亿元,同比下降28.04%;归母净利润7.1亿元,同比下降14.07%。其中,作为核心板块的建筑承包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0%,建筑工业收入同比下滑12.5%,下行压力明显。
在此背景下,公司黄金业务反而成了少见的增长点。上半年黄金销售业务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8.44%,贡献毛利1.46亿元,毛利率高达36.25%,远超传统建筑业务的盈利水平。虽然规模不大,但对比传统主业的低迷,黄金业务的高毛利率凸显了其结构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对上海建工的关注更多源于情绪和故事的叠加,而非业绩的根本改善。业内人士普遍提醒,股价短期的剧烈波动并不等同于公司价值的系统性提升。无论是“爷叔故事”的情绪共鸣,还是金矿业务的局部亮点,都需要放在更长期的基本面背景下去理解。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看待市场热度,或许比追逐短期涨停更为重要。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