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17日电 题:山东淄博:废弃矿山老旧厂房绿色转型焕生机
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大奎山上的智能温室大棚里,12万株玫瑰花正旺盛生长,花香四溢中,一股凉意袭来。“温室温度常年保持在16摄氏度左右,玫瑰可以四季开花,却又不费多少电。”禾韵(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双凤说,温室建在关停多年的废弃煤矿区,他们用地源热泵引来恒温的废弃矿井水,以低成本实现了对温室温度的控制。“这里现在日均生产玫瑰鲜切花1万多枝,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
这是淄博推动废弃矿山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作为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三种类型的城市,淄博有700余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当地在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让废弃矿山迸发新动能。
淄川区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百年老工矿区。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振说,全区有近200处闭坑矿井和60余处废弃矿山,废弃矿井水近2000万立方米,当地在利用这些废弃矿坑、矿井、荒山上下足功夫。以大奎山为例,淄川区不仅建设了玫瑰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还引进了农光互补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废弃矿山治理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离大奎山不远的淄川区罗村镇黛青山,曾因石灰石开采一度繁荣,在资源枯竭后沦为矿坑遍布、岩石裸露的荒山,当地人称其为“黑山”。经过10余年持续不断的修复治理,“黑山”变成了三季有果、四季有花的“花果山”。
秋日的黛青山,沉甸甸的石榴果实挂满枝头。“2013年,我和父亲流转了1500亩废弃矿山。”山东黛青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超说,那时黛青山无路无水无电,他们修路引水、填坑造田、改良土壤,种植软籽石榴树、桃树、猕猴桃等果苗,建成了这个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我们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产业。公司免费为村民提供软籽石榴种植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石榴,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100多户农户增收。”张锦超说。
在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同时,老工业城市淄博还努力盘活老厂房、旧车间等工业遗存。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的颜神古镇以陶瓷琉璃而闻名,曾有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山东博山陶瓷厂,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烧窑制陶。但随着时代发展,大量手工作坊和古窑陆续停用,博山陶瓷厂也逐渐没落,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工业厂房被长期搁置。
当地经过调研论证,决定按照“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的原则,将现存的13座明代古圆窑、部分老厂房、隧道窑和旧民居进行升级改造,把这片工业遗存保留下来。
古朴的古圆窑、斑驳的匣钵墙、光滑的石板路、沧桑的古民居、复古的老厂房……如今,颜神古镇已升级为文旅业态齐全的陶琉文化小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年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