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长春9月17日电 (记者马俊华)一条沉淀百年历史的长春街道,一群穿梭于古街老巷的青春大学生,一场以“弘扬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思政课……今日,“行走的思政课”线下答题活动长春大学专场在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展。
本次活动由人民网、长春文旅集团精心设计,将传统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街区,通过在历史街区寻找题卡,交流讨论互动答题,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东北抗联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活动现场,学生们漫步于古街老巷之中,在沉浸式体悟历史氛围的同时,积极投入题目探寻与解答。此种融“教”于“乐”、贯“知”于“行”的实践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现场氛围既洋溢着热烈的互动气息,又彰显出对历史文化的庄重敬畏。
长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团风”引航,构建“三维融合”思政育人新范式——
长春大学面向学生骨干开设“团风青马工程”培训班,引领学生走出理论教学“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探索出仪式教学、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将“小课堂+大课堂”双线联动,持续强化对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助力学生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近三年,99名青马学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员,112人获省市级荣誉,7名全国“自强之星”,长春大学团委获2024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长春大学“团风青马”师生宣讲团,聚焦三个方向、选派三支队伍、立足三类阵地,走进大中小学,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走进赛场,依托赛事平台,锻炼宣讲能力;走进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宣讲形式,讲好时代故事。通过长期宣讲实践,形成了信而行、行中学、学中讲、讲中信的培养闭环,让理论宣讲更具温度与力量。
残障人由于“看不见”和“听不见”,在接收信息上存在障碍,导致在学习理解党的政策上难度较大。结合残障学生特点,针对听障学生,长春大学制作《实用手语》,开展“手语团课”,保障无障碍学习党的理论。针对视障学生,制作了全国首套《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系列》盲文教材,逐步探索出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四育人-一回报工作法”,体现出对残疾大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残健思政引领新范式。
多年来,长春大学通过多维度的内容设计、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多场景的阵地拓展,“团风青马”正逐步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移动课堂”、青年成长的“精神灯塔”,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