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东莞二手房成交均价跌至14000元/平,环比下降1.41%,同比跌幅达5.4%,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一颓势在9月持续,安居客数据显示9月二手房均价为14967元/平,环比再降0.82%,相当于一夜回到七年前的价格水平。
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现象,核心城区如南城、东城仍维持3.8-4.5万/平的高位,而传统工业镇如石碣、高埗已跌破万元大关,部分楼盘价格低至0.8-1.2万/平。临深片区塘厦、凤岗价格在2.1-2.3万/平,与核心城区价差显著。
典型案例显示,南城景湖时代城100平三房从2021年的650万跌至2025年8月的260万,跌幅达63%。松山湖中海松湖林语122平房源从5.2万/平跌至2.3万/平,跌幅55%。虎门某临深网红盘从4.6万/平跌至1.6万/平,跌幅51%,反映市场信心严重不足。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东莞楼市的深度调整,也暴露出投资性购房的巨大风险。
政策刺激效果有限,8月东莞将首付比例降至15%,但松山湖成交量仅从29套微增至32套。开发商采取自救措施,如厚街大中阳光壹号推出2.2万/㎡起特价房,大岭山龙光君御华府8月均价环比降2.29%。租售比矛盾突出,全市售租比达63,但大岭山小产权房出现1:220极端案例,显示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库存压力持续,7月一手洋房网签仅1009套,环比减少18%。市场预期管理失效,8月住房理性预期指数为-0.19%,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虚假信息整治力度加大,东城光大天骄国际项目辟谣降价传言,部分中介编造超低价房源的行为受到监管关注。这些现象共同描绘出一个信心缺失、调整深化的东莞楼市图景。
从区域表现看,南城、东城等核心区域凭借优质配套和稀缺性保持相对稳定,而石碣、高埗等传统工业镇受产业转型影响,房价跌幅最大。临深片区则受深圳楼市外溢效应减弱影响,价格持续回调。这种分化格局预计将持续,核心区域抗跌性较强,而远郊区域可能面临进一步调整压力。
开发商策略也出现明显分化,部分项目通过降价促销加速去化,如厚街大中阳光壹号推出特价房;而高端项目则通过产品升级维持价格。这种策略差异导致同一区域内不同项目价差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购房者选择更加谨慎,倾向于选择配套成熟、开发商实力强的项目。
政策层面,除降低首付比例外,东莞还调整了土地增值税免征标准,将全市划分为四类区域执行不同价格标准。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等一类区域标准为低于38482元/平方米,而石碣、沙田等四类区域标准为低于18849元/平方米。这种差异化政策旨在稳定核心区域市场,同时允许远郊区域更大调整空间。
市场预期方面,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等待更明确的政策信号或价格底部。这种观望情绪导致成交量持续低迷,即使降价也难以有效刺激需求。部分投资者开始转向租赁市场,但租售比失衡又限制了这种转移的规模,形成市场僵局。
未来走势方面,若无更强力政策刺激,东莞房价可能继续探底,但跌幅有望逐步收窄。核心区域凭借稀缺性和配套优势,调整幅度将小于远郊区域。开发商资金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不排除更多项目加入降价行列。市场出清过程将持续,直至价格达到新的平衡点。
#民生聚光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