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周
减盐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为“中国减盐周”,今年已是第7个减盐周。活动以“就要5克”为核心信息,倡导“人人行动,全民控盐”,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低盐饮食的健康风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用盐达9.3克,远超健康建议量。
高盐饮食,危害不容小觑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元素在维持体液平衡、神经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以下问题:
血压升高:每增加2克食盐摄入,收缩压平均上升2mmHg。
慢性病风险增加:高血压、脑卒中、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与高盐饮食紧密相关。
肾脏负担加重:长期高盐饮食会损害肾功能。
减盐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具性价比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
“隐形盐”藏于何处?
除了烹饪时直接添加的食盐,许多食物中含有容易被忽视的“隐形盐”:
调味品:酱油、味精、蚝油、鸡精、豆瓣酱等。
加工食品:火腿、腌肉、酱菜、罐头、挂面、面包、饼干等。
预包装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蜜饯等。
外卖与堂食:餐厅菜品通常盐含量较高。
建议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选择低钠产品(钠≤120mg/100g或100mL)。
不同人群,减盐标准各异
实用减盐技巧,轻松掌握
1
家庭烹饪可如此操作
使用限盐勺,量化每日用盐量。
出锅前放盐,让咸味更突出,减少用盐量。
善用天然香料,如葱、姜、蒜、辣椒、花椒、柠檬、香菇等提味。
选择低钠盐(肾功能异常、高血钾者除外)。
减少酱油、蚝油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
2
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时
主动要求“少盐”。
多选蒸、煮、清炒类菜品。
避免用汤汁泡饭,减少钠摄入。
3
购物时养成良好习惯
查看标签,比较钠含量。
少买高盐加工食品,如腌制品、薯片、方便面等。
选择新鲜食材,自制食品更健康。
减盐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
研究表明,减少5%–10%的烹调用盐并不会显著影响口味。味蕾具有适应性,坚持2–6周低盐饮食,就能逐渐适应更清淡的口感。
参考资料: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3. WHO减盐政策报告
4.《家庭减盐行为指南》(T/CNSS 022-20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任梓绮
编审:于国树 崔秩恺
审核:孟 辉
邮箱:zjrongmeiti@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