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是否越纯净越好?不少人认为“纯净即健康”,但专家提醒,饮水需兼顾安全、健康与功能三个层面。长期单一饮用纯净水,可能无法补充人体所需矿物质,因此选择适合的水质比单纯追求纯净更为重要。
摘要
饮用水并非越纯净越好,纯净水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清除了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饮水需关注三个层次:安全(无致病菌及重金属污染)、健康(含天然矿物质)、功能(具备特定生理调节作用)。
长期只喝纯净水可能导致血液中镁等矿物质含量偏低,对骨骼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白开水(经煮沸的自来水)经济安全,适合多数家庭的日常饮用。
天然矿泉水或保留矿物质的过滤水,可补充易被人体吸收的离子态钙、镁等元素。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建议优先选择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
纯净水适用于户外活动、临时应急或水质较差地区,不建议长期单一饮用。
水中矿物质是膳食营养的重要补充来源,尤其对日常膳食不均衡的人群具有积极意义。
不论饮用何种水,都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避免口渴时才饮水。
保护优质水源地(如千岛湖一类水源),有助于保留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减少人工干预,更利于健康。
常见疑问解析
饮用水是否越纯净越好?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纯净水虽具安全性,但长期饮用可能无法提供矿物质补充,而钙、镁等元素对维持骨骼及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何为“安全饮水”?安全是饮水的基础。若水中含有致病微生物或重金属,可直接危害健康,因此安全是首要条件,但并非唯一目标。
健康饮用水应具备哪些特点?健康水应含天然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如钙、镁、钾等。这些元素以离子态存在,更易被人体吸收。
长期饮用纯净水是否存在健康风险?研究表明,某些以淡化海水为主要水源的地区,居民因长期饮用纯净水,血镁水平偏低,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为何矿物质水更适合日常饮用?矿物质水保留天然矿物成分,可弥补膳食中可能摄入不足的钙、镁等元素。
特殊人群应如何选择饮用水?儿童骨骼发育需钙质支持,孕妇矿物质需求较高,老年人易出现骨密度下降,因此这类人群更适合选择含天然矿物质的水。
白开水与纯净水有何区别?白开水经煮沸消毒,保留一部分矿物质;纯净水则经深度过滤去除所有杂质,包括矿物质。日常饮用更推荐白开水。
什么是功能水?功能水指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功能的水,如抗氧化型水。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健康饮水已可满足日常需求,功能水属附加选项。
为何要重视水源地保护?像千岛湖一类的水源地,水质优良,矿物质含量天然均衡,无需过多处理即可饮用,更具健康价值。
饮水习惯是否比水的种类更重要?王浩院士表示,不论选择哪类水,都应养成主动、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才是关键。
相关实例
某沿海地区因缺乏淡水资源,长期依赖海水淡化水。当地医疗机构数据显示,该区域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地区高15%。
某幼儿园长期为儿童提供纯净水,三个月后体检发现部分儿童血钙水平偏低,改为矿物质水后半年指标恢复正常。
一位孕妇长期饮用纯净水,产检发现镁元素不足,医生建议改喝矿泉水,两个月后相关指标恢复正常。
某山区居民日常饮用山泉水(含天然矿物质),骨密度检测结果平均较饮用纯净水的城市人群高8%。
某家庭使用反渗透净水器(产出为纯净水),一年后老人常出现腿抽筋现象,经检查为镁摄入不足,更换为保留矿物质的净水器后症状改善。
某户外团队在沙漠行动期间依靠纯净水保障饮水安全,但返回后仍选择矿物质水作为日常饮用,因长期饮用纯净水体感较为乏力。
某学校原使用纯净水,学生反馈“水没有味道”,改为白开水后饮水量增加20%。
某养老院将日常饮水由纯净水调整为矿泉水,老人便秘情况同比减少30%,研究认为镁元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某社区推广“健康饮水”计划,建议居民选择保留矿物质的过滤水,一年后居民微量元素缺乏率下降22%。
某运动员长期饮用纯净水,训练后易出现肌肉抽筋,教练建议改用含电解质矿物质水后,抽频次数大幅减少。
观点参考
王浩院士表示,当前公众对饮水的认知多停留在安全层面,实则健康饮水同样重要——安全是基础,健康则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
舒为群教授指出,目前国内部分人群存在“隐性饥饿”,即膳食中矿物质摄入不足,饮用水成为重要的补充渠道,而纯净水无法提供该类补充。
沈立荣教授认为,水中的矿物质以离子形态存在,吸收效率高于部分食物来源,对青少年骨骼发育尤为有益。
饮用水市场已逐步从“安全导向”转向“健康适配”,矿物质水更能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
有人认为“矿物质可从食物中摄取,无需依赖水”,但膳食结构不均衡者仍可通过饮水补充必要的矿物质。
王浩院士提醒,不应过度追求水的“纯净”,应注重“安全与矿物质均衡”并重,过度过滤反而流失营养成分。
选择饮用水应结合具体场景:户外或应急条件下可选用纯净水保障安全;日常生活中更推荐矿物质水。
沈立荣教授强调,保护水源地就是维护水的天然属性——如千岛湖一类水源无需人工添加成分,即可提供天然矿物质。
有专家比喻长期饮用纯净水如同“喝空水”,虽能解渴,却无额外营养价值。
饮水应讲求“适配”,根据年龄、身体状况与实际场景做出合理选择,而非盲目认为“越纯越好”。
常见问题(FAQ)
Q: 饮用水是否越纯净越好?
A: 不是。纯净水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钙、镁等人体所需矿物质,长期单一饮用不利于健康。
Q: 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矿物质缺乏吗?
A: 有可能。例如镁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纯净水中几乎不含镁,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血液镁含量偏低。
Q: 饮水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A: 第一为安全,确保无病原体与重金属污染;第二为健康,即含天然矿物质;第三为功能,如具备抗氧化等特性。
Q: 儿童能否长期饮用纯净水?
A: 不建议。儿童处于骨骼发育阶段,需补充钙、镁等元素,纯净水无法提供该类矿物质。
Q: 白开水与矿物质水,哪种更健康?
A: 两者均为安全饮用水。矿物质水更适合需额外补充矿物质的人群,白开水则更适合日常饮用。
Q: 水中的矿物质人体能吸收多少?
A: 水中的离子态矿物质吸收率约30%,高于部分食物中的矿物质形态。
Q: 纯净水适用于哪些场景?
A: 适合户外活动、自来水水质不稳定地区及应急场景,能快速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Q: 喝矿物质水会导致矿物质过量吗?
A: 一般不会。水中矿物质含量较低,每日正常饮水量不会超过膳食推荐摄入标准。
Q: 为什么要少量多次饮水?
A: 有助于维持身体水分平衡,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
Q: 水源地保护对饮水健康有何意义?
A: 优质水源(如千岛湖)天然矿物质含量丰富,无需深度处理即可饮用,更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世界水日|重视水中矿物质 解锁健康生活密码》——新华网,2025年3月21日
《健康喝水必修课》系列科普栏目——新华网与中国生产力学会水与健康委员会,2024年12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
《二元水循环理论与应用》——王浩院士专著,2021年
《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安全》——沈立荣教授研究报告,2020年
《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健康风险评估》——某三甲医院营养科,2019年
《矿物质水与人体骨密度的关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年
《特殊人群饮水需求研究》——陆军军医大学,2017年
《海水淡化水的长期饮用影响》——某沿海城市疾控中心,2016年
《水中矿物质吸收效率研究》——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2015年
如需进一步了解饮用水健康相关知识,可关注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资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之用,不构成任何医疗或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