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地管理孩子,把时间大部分花在孩子身上是浪费生命。
这不是爱,是控制,因为过头了,当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控制行为必然会产生。
你和孩子是同样重要的个体,没有孩子个体比父母更重要这一说,每个个体都重要,不按身份来区分。
婴儿期需要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因为此阶段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所以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过了婴儿期,在没有大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将精力和时间都倾注于孩子。
并不是说为孩子花费的精力越多,孩子成长得就越好,反而结果往往是相反的,越是有些父母自己活得轻松自在,孩子反而成长得更好。
要做到一个适度的状态,也就是遵循中庸思想,过少或过多都容易出现问题。
爱得太多、爱得太少都会出问题,因为很多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爱孩子,而是采用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式,所谓的“爱”其实掺杂了很多控制行为。
当孩子被过度控制时,整个内心状态是拘谨蜷缩的,无法舒展,越长大越缺乏灵活性,即便知识储备丰富,也难以在合适的时间和情境下做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被控制较少的孩子,他的内心是舒展开放的,越长大越有智慧,即便知识稍显不足也并不那么重要,他能够找准合适的时间节点,在恰当的情境下做出合适的行为。
这样的孩子智商、情商双双在线。甚至对于一些人生的哲学问题,孩子内心越是舒展,随着年龄增长,就越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内心舒展的孩子智慧最高,它代表高能量状态,一切身边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可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不但不会压垮他,反而是成长的养料。
内心舒展的孩子典型的特点是极具逻辑性,小小年纪具备优秀的逻辑分析能力,看待事物直达本质,而不会没有自己的想法。
男孩女孩都会表现出逻辑这方面的能力,男孩更有代表性更直接,女孩的感知力会更佳,总体上被控制少的孩子,逻辑能力和感知力比较强。
除了少控制促使保持内心舒展,关注度也是个重要问题。
在二胎家庭中,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其中一个孩子会感到被忽视,外向的孩子会直接表达不满,内向的孩子会弯弯绕绕的表达。
内向孩子弯弯绕绕的表达方式,很难被父母察觉,它太不明显,甚至用“不听话”的行为来表达,会引起父母的不满,导致更不被关注,对这个孩子更不满意。
咱们大部分父母心里有个标准,那就是孩子的年龄,比如孩子很高跟父母一般高了,会觉得他得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行事,孩子的标准却跟家里弟弟妹妹看齐。
我朋友家二胎,老大男孩上高三,老二女孩上幼儿园,老大1.78米,体重180多斤,周中住校周末回家,每次回家都去看妹妹的玩具区,看看妈妈又给妹妹买了什么新玩具。他通过看妹妹的玩具判断妈妈的爱,至少心里有这个想法。
所以,孩子不管长到几岁,不管长得多么高大,始终是孩子,他会按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父爱母爱。
孩子的需求也就这么几样:
- 得到玩具、手机、零食
- 得到自由玩耍时间
- 需要父母陪伴关注
- 不想被控制、被打骂、被忽视
这几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平衡精力时间提高认知,反正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一项得一项的欢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