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沙漠占了九成多国土,雨水少得可怜,年降雨量平均不到100毫米,河流湖泊基本不存在,居民用水全靠地下水和海水处理。
可他们愣是靠着海水淡化建起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水网,到2025年中期,产能已经超过1200万立方米每天。
沙特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搞这个,早年石油钱一多,就砸进了一堆大型厂子,现在SWCC这个国有公司管着30多个厂,总产能稳稳的7.5百万立方米每天以上。
他们用多级闪蒸法为主,海水加热到高温,蒸汽闪出再冷凝,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像拉斯坦努拉厂和朱拜勒厂这些巨头,日产上百万立方米,副产品盐还能卖钱,算是一举两得。
我国海水淡化起步晚,但发展势头猛。沿海城市和岛屿缺水问题突出,尤其是北方工业区和南方海岛,雨水虽比沙特多些,可人口密集,需求大。
2024年底,全国产能已经接近200万立方米每天,主要靠反渗透技术,海水高压泵过膜分离盐分,能耗低,设备国产化率高。
到2025年上半年,按照国家行动计划,目标冲刺290万立方米每天。 浙江舟山这些地方领头羊,单厂日产10万吨的装置已经投产,工业用水和民生供水都靠它顶上。
中国项目多在沿海,北方像山东河北的钢铁电力厂用得多,南方广东海南的岛屿工程以中小规模为主,百吨到千吨级,实用接地气。
差距摆在那儿,沙特日产1200万立方米,中国290万左右,四倍有余。
沙特水荒根深蒂固,95%土地沙漠化,他们的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七成,管网长达5000公里,从红海波斯湾抽水送到沙漠深处。
石油收入是关键,成本控制得低,每立方米几分钱,闪蒸法结合发电,双管齐下。全球来看,沙特占了总产能的近两成,是头号玩家。
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些,淡化更多是补充,工业占比高,达七成,民生用得少点。起步于1985年西沙永兴岛的小装置,日产200吨供士兵用,现在技术跃升,反渗透膜国产,价格亲民,出口还行。
说起技术,沙特早期靠进口设备,70年代油价涨后建厂狂飙,90年代29个厂,日产180万吨,占全球三成。 现在转向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淡化厂在沙迦动工,日产60万立方米,成本降到0.34美元每立方米,环保又省钱。
我国从蒸馏法转膜法,2010年后产能翻倍,2024年12月投产的世界首创双膜项目,单机3万吨每天,创新点在增强反渗透系统。 这些进步不光解渴,还带动产业链,膜材料和泵设备本地化,减少进口依赖。
这差距背后,是国情差异。沙特人口少但用水人均高,农业灌溉占大头,淡化水养活了绿洲和城市扩张。中国14亿人,淡化只是整体水战略一环,节水和再生水并重。
未来展望,到2025年底,沙特目标20百万立方米每天,靠新厂和升级。 中国稳扎稳打,3.5百万立方米目标在望,市场规模从2024年18.4亿美元到2033年46.6亿。
全球市场2025年278亿美元,淡化技术迭代快,绿电驱动成趋势。
参考资料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