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创客公社产研组
体面人老罗以一则长文微博,结束了他与西贝的“ 隔空对战 ”。而在对战中 却 意外地让苏州这家“预制菜第一股”一度开盘涨停!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直言不讳地批评店内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面对罗永浩的“点名批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坚决否认,并表示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
事情发酵得愈来愈烈,双方接连一周的“battle”,西贝最终还是公开“致歉信”,但字里行间的话术也被大众各种解读,大部分并不买账。
罗永浩表示,“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受到这么压倒性的支持,感谢大家。我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意想不到的反应:9月15日,A股预制菜板块走强明显,多只A股预制菜概念股出现明显上涨,甚至一度涨停。
其中,苏州“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也逆势走强,一家从卖菜小贩登陆资本市场的故事也再次被大家提起。
看似对预制菜行业的“负面事件”,为何反而成了资本市场的利好?这场争论究竟为何会引发预制菜板块的集体上涨?
卖菜小贩到预制菜第一股
味知香的故事,始于 创始人夏靖对“家庭餐饮便捷化”的敏锐洞察。
夏靖 1978年出生于安徽, 不到20岁就来到苏州闯荡。创业之前,他尝试过多种工作,也曾在农贸市场卖菜勉强糊口。
某天,一位买菜的白领向他抱怨:“每天买菜做饭太麻烦了。”言语中透露出要是能有一回家就可以直接烧的菜就会方便许多的想法,这让 夏靖留了心,也激发出创业灵感。
2008年,味知香应运而生,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起初从“净菜”“半成品菜”切入,推动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家常菜品,通过商超、社区门店、菜场等渠道销售。
经过12年耕耘,如今已拥有“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涵盖黑椒牛排、宫保鸡丁、水晶虾仁等300余种口味和规格的菜品。
事实上,消费者能接受半成品预制菜的关键,也在于其减少了从原材料到餐桌的流程。从源头拿食材处理,然后经由专卖店售至消费者手中,这一模式可以省去中间很多环节,也比较符合当时乃至现在的生活节奏。
2021年4月27日,味知香以28.53元/股的发行价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预制菜行业第一股”。随后股价一路飙升,市值曾一度超过120亿元。
彼时,夏靖也从一介卖菜小贩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老板,完成了惊人的逆袭。
众所周知,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助推下,不仅味知香“踩在了风口”,海底捞、西贝、双汇、盒马、叮咚买菜等线下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都在发力布局,高瓴、同创伟业、创新工场等一众VC机构也先后投资了多家预制菜领域的初创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预制菜赛道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
但作为“预制菜行业第一股”,本应借势冲击“超级头部”,奈何行业竞争过猛,受环境影响原材料涨价、渠道收缩等原因,味知香近几年的市值早已与巅峰期相差甚远。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标准缺失”问题曾引发争议。
关于预制菜,“添加剂多不多”“冷冻能放多久”“是不是比现炒少点营养”等担忧始终存在,有网友曾调侃“预制菜就像一段感情,刚开始很美好,但一旦信任崩塌,就很难修复。”
正因如此,此次罗永浩炮轰西贝,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全网关注并议论纷纷。
这场争议也让味知香成为了意外受益者,9月15日,味知香迎来开盘涨停,但此后涨幅有缩窄。
一时的“繁荣”并不能解决问题。夏靖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繁荣与挑战并存,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等问题,随着相关标准的逐步出台,从长期来看,优质的品牌力将会是人们的消费选择。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罗永浩就在微博发文称:“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即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
罗永浩始终强调,“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例如,哪些不属于预制菜?
从菜肴属性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因此,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
关于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需要注明?
在中消协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就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等问题。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呼吁商家主动清晰公示。
争议越大?机会越大?
罗永浩与贾国龙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意外地推动了预制菜相关股票的上涨,这样的现象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
1、争议曝光加速行业规范化进程
在争议敏感的节点传来最新消息,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2、行业加速洗牌,集中度与品质提升
国家标准实施后,业内人士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因此,中小厂商因无法承担冷链改造和合规成本将加速退出。与此同时,资本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加剧,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3、争论带来对预制菜的巨大曝光和认知普及
争议焦点从 “是否使用预制菜” 转向“预制菜的工业化价值”。行业人士指出,预制菜的本质是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食品安全与效率,例如大型企业的原料检验检疫流程比小型餐馆更严格。这种认知修正使资本重新审视行业估值逻辑 —— 从 “廉价替代品” 转向 “食品工业化升级” 的代表。
4、预制菜行业本身处于高速增长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将突破7490亿元。众多预制菜企业通过出口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调理品出口量同比激增25%,其中出口欧洲市场同比增长达94%。此外,家庭场景渗透率也大幅提升,C端需求增速持续高于B端,显示行业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5、争论倒逼餐饮企业透明化改革,重建消费者信任
罗永浩对西贝 “预制菜高价” 的质疑,本质上推动了行业对 “价值与价格匹配度” 的反思。西贝为应对危机宣布调整加工工艺(如将儿童餐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制),并开放后厨供消费者参观。这类举措虽短期增加成本,但长期有助于重塑消费者信任。
这一转变也意味着餐饮企业可能减少对预制菜的依赖,反而为专业的预制菜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本市场交易的是预期。上述所有因素,共同指向了一个更规范、更透明、集中度更高、且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的预制菜行业未来。
因此,尽管短期存在争议,但投资者看到了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前布局,从而推动了股价上涨。
这场争论看似是围绕“预制菜”的负面交锋,实则加速了行业的规范化进程,提升了公众认知度,并凸显了头部企业的优势。资本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隐藏在争议背后的积极信号,从而用“上涨”投下了信任票。
各位读者,您是如何看待预制菜?您能接受餐厅使用预制菜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体验。
添加创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备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即可申请加入相应城市读者群哦!
本文参考素材来源:
品牌观察官:《预制菜第一股市值大跳水!股东减持1500万套现离场,真香定律翻车》
江苏新闻:《“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太恶心!”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回应来了》
第一财经:《餐厅预制菜需要明示!国标草案已过审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 独家》
网络公开资料及创客公社往期报道等。
欢|迎|联|系
文稿相关问题反馈,请联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读者群,请联系:chuang-ke-jun
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报丨告
江丨苏丨创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动
丨 丨 丨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