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军凭着一小管洗衣粉拿下了萨达姆,让伊拉克成为巨大的破烂摊子;如今美国再次把目标盯上了老对手委内瑞拉,妄图借助缉毒之名改变其政权,从而达到控制石油的目的。上个世纪美国就用尽了各种手段,比如颠覆、渗透、投毒、刺杀、悬赏、制裁等手段,但无一成功。
2025年9月12日,美国海军"贾森·邓纳姆"号驱逐舰在委内瑞拉专属经济区内拦截了"卡门·罗莎号"渔船。18名持枪美军士兵登船控制了9名渔民,过程持续8小时,期间切断了渔船的通讯导航并阻挠作业。美军方称此举是为了打击“委内瑞拉贩毒集团”。
但公开资料显示该海域近三年无重大贩毒案件记录。委内瑞拉方面公布了由渔民拍摄的现场视频,指控美方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指出事发地点位于其专属经济区内。总统马杜罗强烈谴责,并获得了部分国际支持。
美国此举的深层原因与维护“石油-美元体系”密切相关。委内瑞拉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储量,其石油出口是国家经济命脉;自19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贸易主要用美元结算,这意味着各国需要美元来购买石油,这支撑了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允许美国通过发行货币购买全球商品和服务(即“铸币税”特权),并能用金融手段(如制裁)影响他国。
委内瑞拉为摆脱美国金融制裁和经济困境,主动尝试“去美元化”,早在2019年,委内瑞拉就宣布在石油贸易中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等货币结算,并宣布发行以石油储备为支撑的国家加密货币“石油币”。另外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加强能源合作,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动摇了石油美元的地区基础。
因此,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多次行动,包括最近的扣押渔船事件,其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施压,遏制委内瑞拉摆脱石油美元体系的努力,维护美元在全球能源贸易中的霸权地位。
除了维护石油美元体系,美国的行动还可能出于以下考虑。美国历来视拉美为其“后院”。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也是打压其反美政权、维持地区主导权的手段。
转移国内矛盾。在国内面临政治或经济压力时,制造外部紧张态势有时可作为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的方式。资源争夺: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长期争夺焦点。虽然美国自身石油产量高,但控制全球主要石油产区和贸易路线,能更好地确保能源安全和战略定价权。
此次事件以及美委之间的持续紧张关系,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拉丁美洲国家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支持美国,有的反对,有的呼吁克制。
委内瑞拉的应对:马杜罗政府加强了军事部署,并将渔民组织纳入“海洋民兵”。同时,委内瑞拉暂停向美国出口原油,转而增加对印度和中国的供应。
国际社会反应:一些国家如古巴、尼加拉瓜支持委内瑞拉。该事件也引发了关于海洋法和大国行为准则的讨论。
未来的发展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1. 局势升级:若美军重启更具挑衅性的“自由航行”行动,委内瑞拉可能进一步强化防御,甚至寻求外部支持(如古巴、俄罗斯),形成战略对峙。
2. 外交解决:国际社会(如土耳其、中国、欧盟等)可能推动调解,成立海上争端仲裁机制,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3. 经济博弈持续:委内瑞拉继续寻求非美元方式的石油贸易,美国则可能加强制裁,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博弈将持续。
总结:美军拦截委内瑞拉渔船事件,确实是 “缉毒”为名,战略为实” 。其背后深刻反映了美国对维护其全球霸权核心支柱——石油美元体系的重视,以及对于任何挑战该体系行为的警觉与打压。这起事件是地缘政治、资源争夺和货币霸权斗争的一个缩影。
国际关系中的许多冲突,表面理由和深层动机往往并不一致。石油和美元的交织,继续在全球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