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纳兄弟影业在全球票房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据《综艺》报道,仅《超人》约1.25亿美元的影院利润与《F1:狂飙飞车》3400万美元的分账收益,便已贡献可观收入。
图片
(《F1:狂飙飞车》)
而在这份成绩单中,恐怖片赛道的表现尤为抢眼——
《罪人》收获约6000万美元影院利润,《死神来了6:血脉诅咒》全球票房累计3.42亿美元;
《招魂4:终章》上映首周末北美票房斩获8300万美元,全球票房达1.87亿美元,一举成为恐怖片影史开画票房第三高的作品,即将为“招魂宇宙”画上完美句点。
图片
(《罪人》&《死神来了6》&《招魂4》)
“IP续作+类型新作”的恐怖片矩阵中,一部原创黑马影片的表现相当强势。
不仅以3800万美元低成本撬动全球2.54亿美元票房,口碑更是好到炸裂——
烂番茄新鲜度94%、IMDb7.7分、CinemaScore评分A-。
它就是——
《凶器》
Weapons
图片
该片由曾打造《野蛮人》的“恐怖题材新锐”扎克·克雷格编剧并执导。
“新银影侠”朱莉娅·加纳与“灭霸”乔什·布洛林领衔主演。
这部兼具票房爆发力与口碑基础的作品,能否突破类型片边界,成为恐怖片创作的新标杆?
一起来看。
01
离奇失踪
梅布鲁克小学的星期三早晨,校门口喧闹如常。贾丝汀(朱莉娅·加纳 饰)老师推开教室门时,心头一沉。
本该坐满18名学生的教室里,只有男孩亚历克斯(卡里·克里斯托弗 饰)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
其余17人去了哪里?集体迟到?这未免太不合常理。
图片
他们当然不是迟到,但缺席的原因却透着诡异的巧合——
17名孩子在凌晨2点17分同时醒来,如被无形的线牵引,走出家门。
双臂微张,跨过草坪,穿过街道,奔入夜色深处,再也没有回来。
图片
图片
失踪事件在小镇引发轩然大波,悲伤与惊疑迅速蔓延。
近一个月过去,搜寻与调查毫无进展,学校复课前召开的家长大会,成了情绪的宣泄口。
校方的安抚尚未落地,家长们已将矛头指向贾丝汀。
他们质疑她作为班主任与学生失踪的关联,追问为何偏偏是她的班级遭遇如此离奇的事情,甚至有人嘶吼着要将她列为重点嫌疑人。
校长马库斯(王汉斌 饰)及时终止了这场闹剧,贾丝汀在漫天的指责声中,狼狈地逃离了礼堂。
图片
图片
贾丝汀俨然成了小镇的“公敌”。
恐吓电话时常响起,家门口频繁有人敲门骚扰,车身上被涂上“巫婆”的猩红字样。
校方以“个人安全”为由让她停职,这急于撇清关系的举措,几乎将她推入深渊。
图片
图片
万念俱灰,贾丝汀开始靠酗酒自我麻痹。在酒吧里,她约见了“老相好”——警员保罗。
对方劝慰她想开点,不必自困,更不必自怨自艾。
图片
第二天放学时,她跟上了亚历克斯——这个男孩是她现在唯一的微光。
从某种角度说,两人就像一场灾难后的“幸存者”。
她既想关心这个孩子,也希望从他口中了解情况,解开谜团,为自己正名。
她跟着男孩到家门口,敲门无人应答,却发现整栋房子的窗户都被报纸严密糊死。
图片
只有后院一扇窗的报纸间有处缝隙,贾丝汀凑近望去。
室内光线暗淡,正对窗口的位置,隐约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影,纹丝不动。
一惊之下,贾丝汀不慎碰翻铁锹,金属撞击地面发出脆响,屋内人影却毫无反应。
图片
当贾丝汀终于见到亚历克斯时,孩子的态度却极其冷淡,似乎不想和老师多说。丢下一句“别跟着我”,就转身跑回了家中。
她没走,待在车里蹲守。午夜时分,亚历克斯家门洞开,一名蓬头乱发的女子高举剪刀,朝她的车走来。
贾丝汀的一缕头发被剪下,女子动作僵硬,好似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剪刀的寒光闪烁,如一道冰冷的符咒。
图片
夜晚,噩梦不期而至。
贾丝汀回到了教室,18名学生都在,可他们皆低垂着头趴在课桌上。
最后一排的亚历克斯突然抬头,脸上妆容怪异,嘴角上扬,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惊醒后,天花板上赫然闪过一张橙色头发、涂抹着浓妆的女人面孔。
图片
02
诡谲梦境
同样的夜晚,同样的噩梦。
格拉夫(乔什·布洛林 饰)从床上坐起来——儿子的失踪早已让他寝食难安。
回头一瞥,心脏骤然缩紧,床上竟躺着另一个“自己”。
灵魂出窍?还没等格拉夫分清这是梦境还是现实,屋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是儿子?他赶紧下楼查看,那身影已从家门疾奔而出。
追至一处房子前,儿子跑了进去。格拉夫准备继续追,脚步却猛然顿住,视线再也无法移开——
房子的上空竟隐约浮现出一把硕大的枪 支,枪身一端还闪着光亮。
2点17分?这不是那晚孩子们失踪的时间吗?
图片
房子的卧室里,儿子倏然转头。
那张脸,那个橙色头发、化着浓妆的女人,正是贾丝汀的梦魇。
惊悚瞬间袭来,格拉夫惊叫着从梦中弹坐起来。
图片
(很惊悚,手动打码)
格拉夫深信自己的直觉,失踪事件一定和贾丝汀脱不开关系。
家长大会上,他率先发难,还通过个人调查挖出不少贾丝汀的黑料。可这些,终究成不了将她定罪的证据。
格拉夫不肯罢休,开始跟踪贾丝汀,暗中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就连她车上那“巫婆”的侮辱性字样,也是他的手笔。
图片
除了反复观看马修从家门跑出去那一刻的监控影像,格拉夫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那是儿子在这世上最后的影像吗?他不敢深想。
作为父亲,他必须做点什么。
图片
凭着建筑承包商的职业敏感,格拉夫发现了蹊跷。
他从其他失踪孩子的家庭要来监控影像,一帧帧比对后,竟发现孩子们奔跑的方向惊人地一致。
那么,轨迹的交汇处,会不会就是现在的藏身地?
图片
正当格拉夫驱车赶往地图标识的交汇点时,却在加油站撞见了贾丝汀的车。
他一时血热,冲过去就要找这个“罪魁”理论。
两人争执不下,贾丝汀的余光中突现异常。
图片
图片
是马库斯!他满脸是血,双目圆睁,眼白大得吓人,正从远处奔跑过来。那姿势,和失踪孩子们如出一辙。
他冲到近前,猛地将贾丝汀扑倒在地,双手死死掐住她的脖子。
格拉夫上前阻拦,马库斯又转头对他发起攻击。
诡谲又相似的梦境,奇怪的人脸,还有发了狂的校长……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图片
图片
03
真相并非终点
同样的房间,同样的景象。
外面大雨滂沱,毒虫流浪汉詹姆斯潜进了这栋透着古怪的房子。
正在搜刮财物之时,电视屏幕里的倒影把他吓得瘫坐在地上。
沙发上直挺挺坐着一男一女,双目无神,就像两尊呆滞的蜡像。
旋即,地下室传来轻响。他摸下去,只见十几名孩子背对着他,如木偶般默立。
脚步声格外刺耳,下一秒,那些孩子齐刷刷转身,直勾勾盯着他,没有表情,也没有声音。
图片
图片
詹姆斯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冲出房子,准备去警局述说自己的发现,却在门口遇到了之前结怨的保罗。
保罗以为他是来揭发自己“bao力执 法”的,气势汹汹地冲上去要给詹姆斯好看。
詹姆斯狂奔回栖身的树林,周围却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那个橙色头发、化着浓妆的女人,咧着嘴角,正朝他慢悠悠挥着手。
又是“她”!
图片
影片以“17名儿童同一时间集体失踪”的高概念设定为切入点,导演扎克·克雷格突破传统恐怖片“单一主角+线性叙事”的模式,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策略。
通过“贾丝汀的困境”“格拉夫的探查”“马库斯、保罗与詹姆斯的奇遇”“亚历克斯的记忆回溯”,让观众在碎片化信息中拼凑真相。
这种手法虽稍缓节奏,却将悬念深植内核,借不同视角的矛盾与补充,让悬念感与现实感共生。
图片
同时,影片对现实议题的处理堪称“点到即止”。
亚历克斯选择屈从于真凶,究竟是为保护父母,还是因遭受霸凌的无力反抗?
家长们将孩子失踪归咎于贾丝汀的“渎职”,是群体逃避责任的借口,还是对“未成年人保护失职”的变相推诿?
而当校方以“安全考量”让贾丝汀停职,这看似“保护”的割席背后,她所承受的舆论暴力,责任究竟该由谁承担?
图片
这些问题没有强行升华,却仍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当群体恐慌时,甩锅与逃避何其常见?
这恰是主创的高明之处,不追求“既要高概念设定又要复杂人性批判”的贪多求全,而是先讲好一个悬念迭起、兼具现实质感的故事,将未尽议题留给观众在荧幕外慢慢品味。
整体而言,影片完成度与可看性俱佳,最妙的当属结尾反杀段落。
被控制的孩子“围殴”真凶,机械动作与木然表情既带来复仇的畅快,又透着荒诞的黑色幽默。
正如现实中“沉默者的反击”,总带着点不合时宜的滑稽,却让积压的郁气在笑声中消解。
图片
图片
若说遗憾,格拉夫梦中“天空凶器”的闪现稍显脱节。
那把悬于屋顶的“枪支”,本可成为“隐性暴力”的隐喻,却仅惊鸿一瞥便消失了,有点像未讲完的注脚。
儿童失踪的真相虽已大白,但这“真相”并非终点。
有些恶藏在偏见里,有些藏在懦弱里,看得见的刀与看不见的冷漠,都能伤人。
真正的“凶器”或许从未消失,只是换种形态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等待被正视与反思。
图片
图源于网络
软饼干 / 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