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喝下去的糖 VS 吃下去的糖,哪个更伤身?

0
分享至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太多对身体不好,那么问题来了——喝含30克糖的饮料VS吃含30克糖的精制碳水(两者最终代谢产物是等量的30克糖),谁的危害更大?

2025年的最新文献给出了结论:喝进去的糖更毁身体。这里所说的“喝进去的糖”是指含糖饮料、果汁。


01

“喝糖”比“吃糖”危害更大

研究团队以20克糖为基准,统计了不同来源的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即便研究团队已经排除了体重指数、总热量摄入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干扰,喝进去的糖带来的风险依然非常明显。)

每天摄入20克糖:与其他饮食中的糖类别相比,喝进去的糖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最大增加有关。

每增加一杯(约355毫升),比如汽水、甜果茶、奶茶、含乳饮料和运动饮料: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

而且糖尿病上升风险,从每天第一杯就开始显现,几乎没有安全起点,也就是说,只要喝了,就有升高的危险!


不少人以为喝果汁很健康,但研究结果显示,每多喝一杯果汁,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5%左右。

一项研究比较了吃橙子和喝橙汁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发现即便是吃下去的糖一样多,喝橙汁刺激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几乎是吃橙子时分泌的2倍!


02

运动可以抵消“喝糖”的伤害吗?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同样佐证了喝进去的糖更“坏”,哪怕运动也无法抵消伤害。

该研究共纳入超过19万名参与者,在长达15年的随访期间,收集数据,分析含糖饮料摄入、人工甜味剂饮料、运动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最终分析发现:每天饮用超过2杯及以上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了41%(一杯约240毫升)。

而且,即便每周积极参与运动,糖尿病风险也会增加22%。也就是说,我们每喝一口甜饮料,可能都在促进糖尿病的发生。运动并不是“免死金牌”,顶多是降低伤害,而非完全消除。

03

为什么“喝糖”比“吃糖”更危险?

●喝进去的糖几乎没有饱腹感

吃进去的糖:吃1个苹果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有饱腹感了;而且有研究显示,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时,就会促进GLP-1的分泌,让我们有吃饱的感觉。(GLP-1:人体中一种重要的饱腹感激素,具有抑制胃排空与胃酸分泌、降低食欲等功能。)

喝进去的糖:你可以在10分钟内轻松喝掉一瓶含糖量高达30克的250毫升饮料,但这杯糖水很难让你感觉到饱,接下来该吃多少吃多少,这极易导致额外的、无意识的巨大热量摄入。

●进入人体的代谢机制大不相同

吃进去的糖:一般是嵌入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中,里面伴有纤维、脂肪、蛋白质等,能够减缓糖的吸收,让小肠慢慢吸收,让血糖稳步上升。

喝进去的糖:含糖饮料中往往是“孤立”的糖分,喝进去的糖畅通无阻,被小肠全盘接收。


过量喝进去的糖没有其他兄弟伙伴拉架,直奔肝脏。


身体无法应对的过量糖分,会在体内合成甘油三酯。


然后打包运进血液,造成血脂升高,导致肝脏脂肪堆积。


另一方面,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递,造成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喝进去的糖既不顶饱,也不营养。长期如此,它们进入体内后会迅速升高血糖,扰乱代谢,还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

另外,有研究显示,与吃下去的糖相比,喝下去的糖更容易引发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指一系列不健康的身体状况,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

04

成年人每日该摄入多少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的目标是不超过5%。以每日2000千卡饮食为例,游离糖摄入量应低于50克,理想情况不超过25克。

这里的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


05

让人又爱又恨的糖

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喝饮料,甜味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却又让我们担心健康问题,一起来看看“糖”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吧~

糖一般有饴糖、蔗糖等,饴糖的来源是麦芽,所以出现得很早,使用范围也很广。蔗糖出现后,逐渐与饴糖平分市场,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糖的第三种主要来源是甜菜,直到清朝末年才从欧洲引进。

相对于饴糖而言,蔗糖的生产和加工更复杂,更容易产生分工,因此,历来许多学者把蔗糖业的发展当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古代蔗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粗糖期,沙糖期,和糖霜期。


1.粗糖期

粗糖期大致为周代到唐代初期。人们最初的甜味来源是天然的蜂蜜和米、麦制成的饧、饴等。据《楚辞》记载,周代已经有野生甘蔗出现。战国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甘蔗已经有所种植和被用作榨取甘蔗汁饮用,并且成为贵族宴席上的饮品。


人们还通过日晒或者熬煮的办法,把甘蔗汁做成糖浆,也叫糖饴。把这种糖饴再进一步加工,在熬好的蔗浆中加入牛乳,让颜色变得更白,再加入米粉,让质地变得更坚固,成品像个饼,邦邦硬,便可以得到糖块,被叫做“石蜜”,到宋代时,人们又把这种糖称为“乳糖”。


2.沙糖期

沙糖期大概为唐朝到南宋初期。据季羡林先生的考证,唐代初年,从印度传入沙糖的制作方法。沙糖与唐代以前的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沙糖的制作需要人为地加入“灰”,使糖能更好结晶,从而制作出比较纯的糖。这种“灰”一般是草木灰或者石灰,用来中和、沉淀甘蔗汁中的杂质,粘度变小有利于提高蔗糖的纯度,从而得到真正的结晶糖。


沙糖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糖业生产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结晶糖相对而言不易潮解,容易储存,方便运输,这就直接促进了中国糖业的繁荣。唐代以后,南方的甘蔗种植区开始走向集中,生产规模也扩大了很多,但这个时候,糖仍然只是一种奢侈品,制糖区的人们用糖更普遍一些,而在北方,对那些非甘蔗种植区的人们而言,“甜”只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3.糖霜期

糖霜期大致为南宋到明代。其实,北宋初年,糖霜便在四川一带出现了,但当时糖霜的应用和制作还不太普及,到了南宋,《糖霜谱》一书出现后,糖霜的制作方法得以广泛传播。

制作糖霜的糖水需要二次熬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排出水分,然后在糖水中插入竹片,使其自然结晶而生长出糖霜,如果糖水所含的水分超标就很难形成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糖霜相比沙糖,水分更少,更纯净,因此重量比较轻,储存时间更长。

明代时,中国人发明了黄泥水淋脱色分蜜法,制糖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蔗糖脱色技术得到发展,出现了洁白细密的白砂糖。


甜在中国文化中从来都不只是一种感官愉悦,甜的载体——糖也从来不只是一种经济作物,人们通过品尝甜食,得到甜美味觉的享受,进而体味到甜美的人生,这便是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由此,甜食文化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缩影。但凡事都需适度,爱吃甜食、喝饮料的你也要注意适量哦~

喝的糖比吃的糖更不利于健康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欢迎评论区分享~

你或者身边有谁喜欢吃甜食、喝饮料吗?

快把本文转发给你关心的TA

拯救TA的代谢、脂肪和血压吧

综合自:央视新闻、丁香医生、科普中国、浩然文史等。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九三阅兵之际,6名间谍落网!带1448份机密出逃,泄露尖端武器

九三阅兵之际,6名间谍落网!带1448份机密出逃,泄露尖端武器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09-07 06:08:46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云舟史策
2025-09-13 07:37:04
眼看会议进入倒计时,急坏了的李在明派人上门,诚邀中方大驾光临

眼看会议进入倒计时,急坏了的李在明派人上门,诚邀中方大驾光临

西方寻史
2025-09-17 17:19:07
反转!张水华:流泪不是要让领导给我调休,参赛前刚替同事上夜班

反转!张水华:流泪不是要让领导给我调休,参赛前刚替同事上夜班

念洲
2025-09-17 06:56:02
湖人将签下昔日名宿之子,他是一名优缺点都非常鲜明的球员?

湖人将签下昔日名宿之子,他是一名优缺点都非常鲜明的球员?

稻谷与小麦
2025-09-19 01:32:37
75岁老太旅游被骗买了一件佛陀木雕,4年后,她得了6套海景房

75岁老太旅游被骗买了一件佛陀木雕,4年后,她得了6套海景房

磊子讲史
2025-07-07 12:41:11
你觉得高德地图好用吗?网友:和谷歌地图一比高德地图简直是神器

你觉得高德地图好用吗?网友:和谷歌地图一比高德地图简直是神器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00:10:12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上观新闻
2025-09-18 11:28:07
男人过了五十,永远不要在伴侣面前,说出“以下2句话”

男人过了五十,永远不要在伴侣面前,说出“以下2句话”

行走的知识库
2025-08-20 07:47:34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云舟史策
2025-09-17 07:27:24
小米17Pro正式官宣,这外观设计把看我傻了

小米17Pro正式官宣,这外观设计把看我傻了

3C毒物
2025-09-17 00:07:29
土耳其大战以色列,以军碰上了硬茬:B-611导弹准备在地中海开打

土耳其大战以色列,以军碰上了硬茬:B-611导弹准备在地中海开打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9-19 03:32:16
香港黄金劫案有内鬼?传7人落网、追回贼赃、合伙人在逃 香港警方发言人:正核实

香港黄金劫案有内鬼?传7人落网、追回贼赃、合伙人在逃 香港警方发言人:正核实

红星新闻
2025-09-18 18:55:10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9-02 16:01:14
太震撼了!11万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网友:感觉全哈尔滨的人全去了

太震撼了!11万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网友:感觉全哈尔滨的人全去了

明月杂谈
2025-09-17 05:35:21
上海女排送江苏冠军:不要沈富麟蔡斌,反而培养无用陈嘉豪王之腾

上海女排送江苏冠军:不要沈富麟蔡斌,反而培养无用陈嘉豪王之腾

金毛爱女排
2025-09-18 16:15:30
重庆一养殖户捅刺杀害供电所所长,已被执行死刑

重庆一养殖户捅刺杀害供电所所长,已被执行死刑

澎湃新闻
2025-09-17 21:20:35
斯诺克战报:中国首位8强诞生,周跃龙爆冷胜霍师傅4-2

斯诺克战报:中国首位8强诞生,周跃龙爆冷胜霍师傅4-2

张鼋卤说体育
2025-09-19 00:15:38
不明飞行物被击落后续:海事局发通报显端倪,身份快真相大白了!

不明飞行物被击落后续:海事局发通报显端倪,身份快真相大白了!

科普100克克
2025-09-15 02:28:33
侮辱国人未道歉的黑人伊博近况曝光:在中国赚千万,回非洲当土豪

侮辱国人未道歉的黑人伊博近况曝光:在中国赚千万,回非洲当土豪

谈史论天地
2025-09-17 16:29:50
2025-09-19 05:03:00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热爱港剧
1053文章数 64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魔兽怀旧服:HRS下周正式开放,玩家用脚投票,时光徽章暴跌!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数码要闻

揭秘!Meta最新AI眼镜,用了多少颗艾为芯?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