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4.11张、儿科医师1.16人;普惠性幼儿园达83所、毛入园率达97.99%……自今年2月我市入选国家第四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以来,全市各相关单位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核心框架,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方位、多举措、创新性提升儿童福祉。
护航“儿童友好”政策福祉。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我市持续强化政策引领,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与专项施策相结合,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在《黑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核心框架,明确以构建公共设施体系为基础,融入儿童友好服务要求,创新规划“市级+区级+社区生活圈”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与公共空间设计,推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今年,市残联、市妇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黑河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8年)》,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有效减轻了家庭负担,促进了社会公平与和谐。
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从公共场馆到户外景区,我市处处为儿童预留“快乐空间”。聚焦儿童活动需求,通过科学统筹公共空间改造规划,打造涵盖公共阅读大厅、亲子阅览室、科普体验馆、独立未成年人服务区及分龄阅读区等多样化空间,配备儿童专用书架及桌椅,辅以柔和灯光与童趣装饰,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在中俄民族风情园增设儿童户外运动设施及中俄文化艺术体验区,为家庭增添欢乐与美好回忆;成立“中俄儿童友好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并积极推动基地开展中俄儿童彩绘、剪纸、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系列艺术创作活动,为儿童打造安全、舒适且富有创意的空间,全面提升儿童福祉。
构建“儿童友好”维权体系。我市积极推进儿童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强化儿童福利政策覆盖,确保儿童的教育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等基本权利得到全面落实。在校园和社区开展儿童权利教育活动,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依托“中俄儿童友好创新实践示范基地”,深化中俄儿童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权利意识培养,为儿童成长筑起坚实保障。
提供“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加强儿科医疗资源建设。目前,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4.11张、儿科医师1.16人,位居全省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达83所,毛入园率达97.99%;义务教育及特殊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多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省级示范单位;成立志愿服务联盟,结对关爱留守及困境儿童;开展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免费开放少儿阅览服务,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普及儿童自我保护知识。
营造“儿童友好”社会氛围。为让“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市妇联制作《一米高度看世界 童心筑梦享未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宣传片,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传播,有效增强了公众关注度和支持度。此外,我市积极联动多个主流平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刊发高质量报道120篇,覆盖教育、健康等领域,并精心策划推出以儿童为视角的公益广告16期;同时,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开设“儿童友好”专栏,定期更新发布全市儿童工作动态;通过4个官方媒体渠道发布《关于征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关创意的通知》,广泛动员公众参与。
作者 | 李 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