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停2.1万所幼儿园:少子化趋势下的启示与应对
“全年关停2.1万所幼儿园”的话题前阵子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而2023年为27.44万所,一年减少2.1万所。
其实,我国幼儿园数量减少并非新鲜事,这已是202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减少。但此次减少数量较2022年的0.56万所、2023年的1.48万所明显增加。照此速度,幼儿园数量较2021年高峰时的29.5万所出现腰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当前新生人口数量较2016年近乎腰斩,孩子减少了,幼儿园数量随之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幼儿园,小学生源也开始受新生人口减少的影响。据报道,上海浦东新区三桥小学仅有5个班级22名学生,却配备23名专职教师,师生比几乎达到1:1。
幼龄人口减少的趋势,正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向小学、中学乃至高等教育传导。学龄人口持续萎缩会导致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对学校经营造成不小冲击。
面对少子化趋势,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主要有两点:
1. 警惕高学区价值溢价的房产
随着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分流;加之国家此前发布的《住房租赁条例》第五条强化“租购同权”,这些都是影响学区房价值的不利因素。对于想通过投资学区房实现财富跃迁的人,建议务必谨慎。
2. 重视少子化叠加老龄化下的养老金压力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让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养老保险为“现收现付制”,依赖当期劳动人口缴费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但少子化导致未来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使老年人口增加,这会进一步加剧社保养老基金的收支失衡。
今天幼龄人口减少,势必会导致20年后青壮年劳动人口减少。届时,缴纳社保的人变少,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体系难以保障充足的养老资金,我们也难以过上体面、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因此,提前做好养老储备,用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社会养老保险,或许是我们这代面对严重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重要出路。毕竟,最终能依靠的,或许只有我们自己。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这个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