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船舶海工领域的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江苏是我国造船第一大省,南通是江苏船舶海工产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南通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2022年,南通牵头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南通市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建成交付了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批量交付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品牌船型。目前,南通市已初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在新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建造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南通方案”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当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处在绿色转型、智能升级的关键阶段。南通将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加快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他表示,南通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方阵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实现从“总装制造”向“总包集成”的跨越;坚持产创融合,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从“规模领先”向“高端引领”的跨越;引领方式变革,构建高效、敏捷、清洁、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强化要素支撑,推动高端服务业态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跃升,深化产教融合,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形成全要素支持体系,加快实现从“基础配置”向“系统赋能”的跨越。他诚邀全球伙伴做南通“海洋梦想”的合伙人,在南通共享新机遇、共拓新蓝海,共同书写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表示,尽管全球船舶海工产业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船舶工业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今年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8%、70.2%和65.6%,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全行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正是中国船舶工业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推动行业稳健前行的重要平台。本次展会还吸引了来自芬兰、荷兰、法国、日本等60多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充分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船舶工业的信心。
现场,中船集团首席专家胡可一作《创新——船海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专题报告。南通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供应链采购、综合授信、银企合作等多个方面。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中国船级社《海上制氢设施指南2025》、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5》、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2025新技术新产品。
本次展会为期三天,期间将举办多场技术交流、商务对接和学术会议,集中展示中国船舶海工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全球行业人士提供深度合作、共谋发展的高端平台。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