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罗永浩怒怼西贝,掀起一场全民对于预制菜的热议,也揭开了某些知名餐饮企业的隐秘。
西贝之后,媒体又将目光对准了另一家餐饮巨头“太二酸菜鱼”,有记者实测,“太二酸菜鱼”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这家企业所标榜的“活鱼现做”因此受到质疑。
“太二酸菜鱼”官方不得不承认,只有部分门店是活鱼现杀。 然而,“太二酸菜鱼”对于非活鱼现杀门店,不进行标注和提示,剥夺了消费者知情权,有虚假宣传之嫌疑。
其实,这个事情并非孤例,酸菜鱼“活鱼现做”似乎越来越少了。对此,许多人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部分餐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采用预制的酸菜鱼片。
不过,真实的原因远不止这么简单。日前,身为餐饮业从业者的微博大V“渔老板钓鱼”,就揭开了活鱼在某些餐厅消失的隐秘。
据他讲,由于鱼的应激反应太大,活鱼的运输死亡率很高,为了避免高死亡率,商户会在运输的鱼中添加麻醉剂,活蹦乱跳的鱼进去,可以很快睡着,被顺利运到目的地。
“渔老板钓鱼”还点名了厦门八市,称麻醉的鱼流入八市,被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点菜,这个麻药,根本没有足够的降解时间,就给消费者吃到嘴巴里。
如果“渔老板钓鱼”所说属实的话,麻醉剂居然用到水产运输,进入到我们的餐桌上,这事的严重程度,和化工油罐车运输食用油可以说不相上下。
那么,这个事到底是不是真呢?我查了相关新闻,还真找到了线索。多年前,多个媒体曾揭露,鲜鱼被曝注"丁香油水门汀"麻醉后运输。
记者在某水产市场卸鱼区闻到一股刺鼻味道,问保洁员是什么回事,这名保洁员头都不抬地说:“他们用的那是丁香油,味道很大,主要是为了让长途送来的鱼别乱蹦跶,以免受伤死亡。”
说着,保洁员从垃圾箱里拣出一个小瓶子,并告诉记者,以前这些人用完这些药后,瓶子就随便扔到地上,现在大多被老板统一收走了。记者看到,这个瓶子的标签上印有“液体丁香油水门汀”,并注有“国食药监械(准)字样”。
此后,厦门水产业者老林曾向当地媒体爆料,称运输环节中,为了提高活鱼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业内也往往会采用使用麻醉剂的办法。老林透露,这些麻醉剂,不止有丁香油水门汀,此外还有MS-222、过氧碳酸钠、哇哪丁、尿烷、弗拉西迪耳等等。
这些在临床严格控制使用的药品,居然成了鱼类保鲜保活的秘密武器,真让人触目惊心。
遗憾的是,那时的媒体报道,似乎烂了尾。水产运输滥用麻醉剂的问题,到底波及面多广,没有相关官方调查,这些麻醉剂又是通过什么非法手段,从医药渠道的流出的,也没有一个调查结论。
如今,微博大V重提这个问题,恐怕值得相关部门正视。
比如,他说麻醉鱼流入厦门八市。众所周知,八市是厦门的旅游名片之一,那里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大量鲜活的水产海鲜。此说法是否为真,厦门相关部门是不是该好好查查,给大家一个说法呢?
此外,在全国范围彻查麻醉鱼真相,并在水产监管中,将麻醉剂检测,纳入日常检测范围,这已经不能再等了!
鱼眼观察作者简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