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心珠漫漫 排版丨心珠漫漫
农村山野有一种“臭”名昭著的植物,长长的茎蔓,缠缠绕绕,远看有点儿像萝藦,花开淡雅别致,它就是「鸡屎藤」。
初见鸡屎藤是在日照海滨森林公园,它爬到旁边的灌木上,浅紫色的小花迎着晨光,小巧可爱。
想验证一下它“鸡屎味”,可就见到那么一根藤,真有些舍不得,于是作罢。
谁知前两天,我竟然在交通学院的校园里又见到了它,好大一片鸡屎藤,花开得也繁密,把下面的连翘都给遮挡住了。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鸡屎藤」吧,顺便验证下它的味道。
01
先一起来认识一下鸡屎藤。
鸡屎藤(Paederia foetida L.),也叫牛皮冻、女青、解暑藤、鸡矢藤等,茜草科鸡屎藤属藤本植物(也有说是藤状灌木)。
讲真,它的名字可真不好听,土也就罢了,还给人家灌上一个“屎”字,要知道,它的颜值,在一众杂草中,可算是拔尖的呢!
鸡屎藤的花,最是雅致。
花冠筒圆嘟嘟的,冠檐朝外延伸,随后裂成5片(偶尔可见6片)。按比例来说,花冠筒要长一些;冠檐的裂片要短很多。
侧面看,是个窄筒的喇叭。
花冠筒里面是微微透着白的紫红色,有点儿像无花果的壤。外面是白色,微微透着一点点紫。
花冠檐的裂片是白色,边缘皱皱巴巴的,有点儿木耳边的感觉。
花朵内外,看起来都毛茸茸的,很可爱。
02
它的叶子对生,形状为卵形、卵状长圆形、披针形等。我见到的这些,感觉越往上,叶子越小,也越瘦。基部心形,藤蔓绿色。
单看藤蔓,感觉有点像萝藦或地梢瓜。
鸡屎藤的俗称里有个“女青”,这俗称呢,地梢瓜也有,想来是人们一度把这几种植物混淆过吧!
萝藦和地梢瓜的茎叶掐断之后有汁液,鸡屎藤是没有的。
鸡屎藤,为啥叫这么个名字呢?
查了资料,说是他的叶子揉碎之后,臭臭的,像是一种腐臭鸡屎的味道。
这种味道很多人不喜欢。《本草纲目拾遗》中,如是描述它的味道:
“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为臭藤。”
为了验证下,我掐了一片叶子,揉碎了,闻一闻。
奇怪了,我闻到的是一种青草气息,很多青草的叶子割断都会有的气味,算不上“臭”呀。
有些纳闷,难不成是一个“假”的鸡屎藤?
特意查了一下,原来也真有人跟我一样,闻到的是草木的青气。可能每个人对气味的感觉不一样吧。
03
据《中国植物志》鸡屎藤常见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上。”
鸡屎藤属植物有挺多,区分比较细微,我一下也无法分辨,自己拍到的是哪种鸡屎藤。今天就不细分了。
鸡屎藤,别看名字不好听,但是人们并不讨厌它,也发觉到了它的很多妙用。
比如,可以吃。
可以蒸制、炒菜、做糕点,或是烧汤。
有种较为常见的吃法,就是把鸡屎藤的茎叶打汁后,掺到糯米饭里边。一碗掺了鸡屎藤的饭,却是产后的滋补佳肴。
有没有吃过这种野菜的朋友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下。
除了能吃之外,鸡屎藤是一味传统中草药。
全草入药,对消化有很大的帮助,鸡屎藤又被称为消化藤。
下面是本《中药学》(高学敏等主编)中看到鸡屎藤的药用介绍:
鸡矢藤 【来源】 鸡矢藤,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原名鸡屎藤。为茜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鸡矢藤或毛鸡矢藤的地上部分及根。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多为野生,也有栽培品种。 【采收炮制】 夏季采收地上部分,秋冬挖掘根部。洗净,地上部分切段,根部切片,鲜用或晒干。生用。 【药性】 甘、苦,微寒。为脾、胃、肝、肺经。 【功效】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以上就是我对「鸡屎藤」的一点小认知,药食两用的宝藏植物,颜值还挺高的,如果种在花园里,想来也有不少朋友都会喜欢吧!
作者简介
心珠漫漫:中级农艺师,植物爱好者。欢迎来到“漫行草木间”,这是我在草木间行走的笔记。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