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全面锤炼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实操能力,9月13日,长春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中药福祉系组织2023、2024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教学活动,师生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及左家山开展实地研学。本次实践由张辉院长带队,刘伟、张淼、邵娟、王康、苏菊、韩晓峰6位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全程护航教学实效。
师生首先走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灵芝培养基地,10余座标准化大棚构成规模化产业集群。张辉院长结合基地产学研融合特色,详解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指导学生观察菌盖形态、辨识孢子粉附着特征,现场演示“修理嘎牙子”(去除旁枝侧芽)关键技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药用真菌培育的科技价值。师生进入药植园,教师围绕药用植物的科属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部位及栽培方法等内容展开讲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物观察相结合
随后,师生深入左家山开展药用植物的辨识与采集活动。左家山作为中药材富集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区域生长着多样的药用植物。张辉院长带领学生沿海拔梯度踏查,传授“看叶形辨科属、观生境断药性”的辨识技巧,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老师传授的技巧,实地勘察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分析光照、土壤、海拔等环境因素对药材生长状态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在教师的专业指引下,大家仔细辨识、谨慎采集,共收获马齿苋、玉竹、重楼、天南星等几十种药用植物标本。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辨识,都让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更加深刻,药材辨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返程后,邵娟老师牵头开展标本制作教学,从植株整姿、吸水纸分层铺展到信息卡标注,全程细化指导。实践中,教师团队始终贯穿福祉教育理念,结合左家镇“小草药带动大产业”的案例,阐释中药资源开发如何赋能民生福祉,引导学生树立“以药惠民”的专业信念——这恰是践行福祉教育“生态利民、药源惠民”核心要求的生动体现。此次实践将实验室理论与田间地头实践深度融合,不仅是对《药用植物栽培》《药用植物学》等核心课程理论知识的生动应用,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将中药资源转化为健康服务,正是福祉教育“服务民生、守护安康”使命的落地践行。
长春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未来将以深化福祉教育内涵为核心,继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更多优质实践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地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契合教育福祉导向的“理论 + 实践”成长平台,助力培养更多既懂理论又善实操、兼具福祉素养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