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9月17日)上午10时,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与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园站)同步开通初期运营。这两条新线不仅实现“双线齐开”的壮举,也推动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历史性突破700公里,同时全线网计费路径随之调整,预计2000多个站间票价将迎来下降,市民出行更实惠。
快捷穿城,拉近城市距离
17号线二期作为成都首条“穿城快线”,起于机投桥站,止于高洪站,全长24.76公里,设18座车站,其中6座为换乘站,可与5条既有线路实现无缝换乘。线路贯穿多个客流密集区域,致力于“便捷老城区、构建地下艺术空间”,有效提升中心城区通行效率。
10号线三期则化身“空中走廊”的延伸段,本次开通段为武侯祠站至太平园站,全长3.6公里,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服务,强化市区与机场间的交通联系。其余段正加快推进,将在具备条件后尽早开通。未来全线贯通后,游客从文殊院到双机场可实现一车直达。
舒适体验,全龄友好出行
新线在服务设施上显著升级。部分车站增设电子屏及多媒体信息屏,实时显示列车运行状态、班次等信息,提升乘客视觉体验与信息服务智能水平。
此外,车站客服中心采用高低位开放式设计,配备自助票务处理机。卫生间增设儿童洗手池,母婴室配备婴儿护理台与独立哺乳空间,切实响应不同群体出行需求,营造全龄友好、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技术攻坚,创新突破难题
17号线二期作为成都首条穿城快线,在建设中面临中心城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管线复杂等多重挑战。项目运用8.6米大直径盾构,成功实现极近距离下穿运营中地铁线路及老旧建筑,最近处垂直距离仅1.2米,达到“微创手术”级精准控制。
10号线三期则深度应用BIM技术,提升建设效率。在武侯祠站等复杂站点施工中,动态优化方案,累计实施路口倒边50余次、调整围挡近700次,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两条线路共获得4项发明专利和29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工艺国际先进。
据悉,两条新线开通后,成都地铁网络通达性进一步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显著提升。地铁正逐步成为串联城市发展、服务市民生活的重要纽带。(赵蝶)
编辑:赵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