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礼记·曲礼上》有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个真实的定律是:价值交换。
不要让任何人零成本靠近你,更不要无偿分享你的经验。
行为经济学早就揭示,人们不会珍惜那些免费得到的东西。你以为的慷慨,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唾手可得的廉价。
01
前同事里有个技术大神,圈内公认的“老好人”。
谁的电脑出问题了,喊他一声大佬帮忙,他立马跑过去修;代码卡壳了,一定会找他,因为知道他算是加班也能帮忙调试。
他就是公司免费的“技术支持”,有求必应。
一开始大家还说声“谢谢”,后来干脆变成了理所当然。
人都有遇到难事的时候。有一次,大神的妈妈突然住院,大神不得不请了三天照顾妈妈。正赶上他手头有个项目要的急,急需别人帮忙。而那些习惯了向他索取的人,要么躲得远远的,要么为难地表示“项目太难,爱莫能助”。
这件事给老好人大神一个深刻的教训。
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
当你的边界第一次被无成本地打破,却没有设置任何障碍时,就会招来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无数次变本加厉的侵犯。
你免费付出的越多,你在别人眼里的价值就越低。
人的时间和生命,是最昂贵的资产。任何试图零成本占有它的人,都要远离。
02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自媒体博主,讲过一段她的弯路。
创业初期,她把每一个粉丝都当成“家人”,任何后台的私信提问,她都倾囊相授。从职场规划到情感问题,她把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免费分享出去。
她以为这是在积累口碑,结果却收获了一堆“白嫖伸手党”。
有人拿了她的建议,转身就去别处炫耀是自己的见解;有人嫌她回复慢了,甚至口出恶语说她“装什么大V”。
她宝贵的经验,在无偿分享的那一刻,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口水话。
后来她痛定思痛,关闭了私信,开启了付费咨询。
奇迹发生了。
那些愿意付费的人,提问精准,态度谦逊,执行力超强。认真听取她的每一句话,并且真正通过她的经验改变了处境。
人永远不会把免费的东西当回事。
你的经验是你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真金白银的试错出来的,成本很高。
这是你的核心资产。
你要设置一个门槛,哪怕只是一个红包,一杯咖啡。
它过滤掉那些只想索取、从不尊重的人,筛选出真正认可你价值、并懂得感恩的同路人。
03
说到设立门槛,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太算计,太没人情味了?
这恰恰是最高级的人情味。
免费,才是在摧毁一段关系。
试想一下,一个永远在付出,一个永远在索取,这种严重失衡的关系,能走多远?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付出者的耗竭和索取者的鄙夷。
而一个健康的、长久的关系,必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价值对等的基础之上。
我敬重你的专业,所以我付费咨询;你认可我的诚意,所以你倾囊相授。这个“成本”,就是双方关系的基石。
它确保了这场交往是一场平等的、彼此成就的价值交换。
巴菲特的时间是以“秒”来计价的,想和他共进午餐,你需要付出上千万美元。
你觉得那些竞拍者是傻子吗?
不,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用金钱来表达尊重,是对价值最直接的确认。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资格与另一个强大的灵魂,进行一场真正对等的对话。
强者搭台,弱者拆台。
一个真正想向你学习、靠近你的人,绝不会介意你设立的“成本”。
相反,他会感激这个门槛,因为它代表了你的专业、你的尊严,以及他自己的诚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早已证明:
人类对“失去”的厌恶远大于对“得到”的喜悦。付出成本,才会让人产生“沉没成本”效应,从而更加珍惜和重视获得的东西。
所以,别再做那个无底线付出的滥好人了。
为你的价值筑起高墙,这堵墙挡住的是宵小,迎来的才是真正的知己与贵人。
愿我们都能活成一个“很贵”的人。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