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赟 徐晓安 文/摄)9月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苏州太仓。作为中国“德企之乡”的太仓,如今拥有超过560家德国企业,总投资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670亿元。30多年来,在德企与太仓的“双向奔赴”中,“太仓制造、德国品质”名片被不断擦亮。
在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车间的电机装配区,一排排智能化设备正在作业,机械臂上下飞舞间,一个个新能源车的电机零部件被生产出来。作为全球第二大滚动轴承制造商和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1995年落户江苏太仓,如今已经成为江苏最大的德国制造型企业。
“我们是一家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只要有驱动的地方就有舍弗勒。目前全球所有汽车上,平均搭载舍弗勒产品70余件。”该公司企业传播与市场部总监李佑美介绍。30年来,舍弗勒顺应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服务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形成了从研发端到生产制造端的完整产业链。采访中,李佑美分享了最近收到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太仓供电局提供的一份热力图谱。从中可以看到,舍弗勒从1995年落户太仓至今,供电量增加了60倍,其中也折射出德企在太仓优质营商环境下的蓬勃发展。“江苏是舍弗勒的福地。”李佑美这样感慨道。
当前,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舍弗勒正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全球布局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生动展现了德资企业在太仓的桥梁与引擎作用,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升华。
“德企之乡”太仓是工信部授予的国内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自1993年开启对德合作,目前拥有德国企业超560家,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等多个领域,年工业产值超670亿元。在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了一件件代表性产品,全方位展示和记录了这些年来太仓对德合作的历史时刻。
如今,太仓对德合作的故事仍在续写。今年以来,太仓高新区共64个外资产业项目开工或投产,还新增苏州市级外资研发中心4家,总数达到19家。为了让外资项目早开业早投产,太仓高新区持续升级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证等审批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并通过“容缺受理”机制实现了申报材料精简40%、办理时限压缩50%。
2025年是太仓对德合作第二个“黄金三十年”的深化之年,太仓高新区正加速推动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平台,重点发展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链主型”项目,积极引进欧洲“隐形冠军”企业。未来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准的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助力外资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