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莞妈。
前两天刷到董宇辉一个回老家的视频,一下子就被暖到了——
镜头里,董老师的老家山清水秀,他穿着简单的休闲装,一手搂着姐姐家的娃,另一手抱着弟弟的孩子,抱手里的小家伙还使劲往大伯脸上蹭,亲昵得不行。
都说“看人要看细节”,董老师这抱娃,哪还有镜头前侃侃而谈的顶流主播模样,分明就是个普通人家疼孩子的伯父。
评论区网友评:“这抱娃姿势一看就是老手”“以后绝对是个女儿奴”“好有爸爸相”……确实有被暖到了!
从农村娃到顶流:他从没弄丢自己的“根”
熟悉董宇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个普通农家出身的孩子。
之前听他在直播间里提起过,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大热天顶着大太阳掰玉米,手上磨出茧子也不喊累;姐姐小时候总带着他上学,有好吃的先紧着他。
后来他考上大学、进新东方、再到成为“东方甄选”的顶流,事业越做越大,可他芯子里从没忘过“本”。
他说:“我永远记得自己从哪儿来。”
前几年董宇辉弟弟结婚,他专门推了手上的工作回老家帮忙,婚礼上还跟家里人一起忙前忙后,没半点架子。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身边反面教材太多了,有些人在大城市混好了,回老家就爱摆谱,对亲人爱搭不理,更别说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
而董宇辉,抱起姐姐和弟弟的孩子时那种自然流露的疼爱,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与责任。
从他身上,有一句话再次得到印证:成功或许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遇,却从未改变他内心的温度。
对孩子的耐心,藏着最难得的柔情
董宇辉还挺有耐心的,从他抱娃的姿势就能看出来:一手托着小宝宝的腰,一手轻拍着大宝宝的背,动作轻柔,跟孩子说话声音都放软了。
这姿态可不像装出来的,是打心里把亲人的孩子当自己娃疼。
董宇辉不光对自家孩子耐心,在外面也十分讨孩子喜欢。
儿童心理学里有个说法:成年人对孩子的态度,最能暴露内心的真实底色。
这让我想起之前,他在直播间里读儿童绘本,本来是卖书,结果读着读着就放轻了语气,还模仿起小动物的声音。
那样子,比我给自家孩子讲故事都投入。
要说耐心这东西真不是能硬装出来的,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一个人骨子里的教养和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董宇辉对孩子的这份耐心,让人觉得踏实又自然。其实真正有力量的人,往往都藏着一份最难得的柔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血柔情”。
反观现在有些大人,见了亲戚家孩子要么敷衍夸两句,要么就是嫌孩子吵躲得远远的。
大人对孩子的耐心,从来不是“会不会”,而是 “愿不愿”——
愿意放下成年人的“架子”,跟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甚至用孩子的口吻与之对话,这份柔软,才是真性情!
再忙也不缺席亲情,这才是成功的真样子
董宇辉有多忙?熟悉他的粉丝都知道,他经常连轴转,直播、录视频、跑活动,可就算这样,他也没把亲情排在后面。
除了参加弟弟婚礼、回老家陪家人,之前他还在直播间说,每次出差回来,都会捎点当地小特产让家人尝尝,直播间里卖的好东西,也总不忘先给家人留一份。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忙得没时间陪家人”。实际上,在外面摸爬滚打,尝尽了社会的苦。
可社会学研究表明,亲情联结,才是成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咱多数人没董宇辉那么忙,但也能学学他的“清醒”:哪怕每周给家里打个电话,放假抽两天回去看看,陪陪老人,逗逗孩子,都是在维系亲情。
毕竟,事业再成功,少了亲情的温度,也总觉得少点什么。
我一直挺喜欢董宇辉这个人,不是因为他多会卖货、多会讲大道理,而是他身上那股“烟火气”——
既能在镜头前谈诗和远方,也能在老家地里干活;既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也没丢了对亲人的惦记。
说到底,最好的人设从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藏在日常的琐碎里。
愿你我都能像董宇辉一样,在忙碌奔波中始终为亲情留一盏灯,把对家人的牵挂化作生活里实实在在的行动。
不被快节奏的时代裹挟着忘记来时的路,不被功名利禄模糊了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