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有这样一句话,即“世上本无病,只是痰和瘀”。这句话究竟有没有一定道理呢?其实是有的。在中医里,有一种病证叫做痰瘀互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身体里既有痰湿也有瘀血,而这两种病邪交错在一起,最终就会诱发一系列病症,最常见的就是身体出现各种包块,比如结节、肿瘤等。
当然,出现包块只能算是痰瘀互结的一种临床表现,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尖和舌边患有瘀斑,并且舌下静脉粗大,那么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体内出现了痰湿和瘀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用药物进行治疗。
当然,在这两种病邪的影响下,身体还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痰湿过重的人,头面会很油腻,而咽喉也会因为痰湿闭阻,黏腻不爽,瘀血病症的临床表现就更加明显了,这类患者的脸上会有黑斑,嘴唇也因为瘀血阻滞、气血流通不畅而呈现乌黑状态,身体的某些关节部位还会伴有疼痛,如同针扎一样,在白天时,症状可能并不会十分明显,但到了晚上,疼痛表现就会加剧,而这些都是身体内有痰湿和瘀血的表现。
在中医里,针对于痰湿和瘀血的治疗,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妙方,当然,也有许多要药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陈皮和三七,一个善于化痰,一个善于化解瘀血,而若是痰瘀同时出现,那么就可以将这两味中药一同使用。
三七作为中医里的活血化瘀常用中药,一直以来都被受医家重视,据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这味中药看似简单,但其中含有的物质,却可以加快血管里血液的流动,如果我们将血管比喻成一条水道,那么当其中的“水液”不足时,就会导致瘀滞症状出现,而三七就可以加快血液流动,将瘀滞化解。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尚不发达,三七便成为了行军的必备之物,因为三七不仅可以活血,还具有止血的能力,当因外伤而流血时,就可以用三七来改善,在明代大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说过,三七是中医里的“伤科圣药”。
当然,活血止血只不过是三七诸多作用中的一个,三七这味中药还具有补血的功效,只不过想要发挥三七的这一功效,需要事先将三七炒制,改变其中的药性,经过炒制之后的三七,往往具有补血养血的效果,当然,如果想要活血,那就最好选用生三七。
关于陈皮这味中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陈皮其实就是橘子皮,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橘子皮,需要将橘子皮晒干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才能成为陈皮,民间有一句俗语,即“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由此可见,陈皮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陈皮这味中药属于中医里的理气药,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同时还能化痰,可以化解五脏六腑里的痰邪,尤其是肺里的痰邪和脾胃里的痰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咳吐清稀的痰液,或是在感冒后,咳嗽迟迟不好,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泡点陈皮水来加以改善。
我们身体里出现的痰湿瘀血多半是从气机上而来的,当一个人处在生气的状态中时,就会感觉到胸口的气机被堵滞,而陈皮的理气作用,则可以将气结给打开,让身体的气机运行正常,这样一来,气机瘀滞就会被疏通,痰湿和瘀血运行的通道就不会堵滞,进而便能被正常的排出。
当然,这两味中药,在药性上具有燥性和温性,因此,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使用后可能会加重病症,对此,就可以再加入西洋参来调和,西洋参药性偏凉,虽然属于参类药材,但却可以养阴清热,刚好可以解决三七和陈皮带来的弊端。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