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研究,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气污染可能正在悄悄损害我们的大脑健康。
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路易体痴呆之间存在直接分子关联,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通过吸入污染物而诱发。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5600万美国患者数据,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环境中,路易体痴呆的患病风险会增加17%,这一关联强度远超此前阿尔茨海默病与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副教授毛晓波(Xiaobo Mao)博士指出:"我们发现了一种由空气污染诱导形成的新型路易体菌株,这为开发针对性治疗药物提供了明确靶点。"在动物实验中,暴露于PM2.5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脑萎缩、细胞死亡和认知衰退症状,其大脑中形成的α-突触核蛋白团块与路易体痴呆患者脑中发现的蛋白结构高度相似。更关键的是,缺乏α-突触核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在相同污染环境中未出现任何神经损伤,证实这种蛋白质是污染诱发脑病的关键介质。
值得警惕的是,研究团队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美国的PM2.5样本进行实验,结果均诱导出类似的脑损伤效应。这表明无论污染物来源如何,细颗粒物对大脑的损害机制具有普遍性。
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吴晓(Xiao Wu)博士强调:"这是首个针对路易体痴呆亚型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统计数据强烈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空气质量标准与神经健康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污染诱导的α-突触核蛋白菌株(PM-PFF)具有更强的聚集能力和神经毒性,在人类化基因小鼠中主要引发认知障碍,而非单纯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与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特征高度吻合。
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识别PM2.5中具体哪些成分导致蛋白变异,为制定更精准的公共卫生防护策略提供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