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马是脊梁上的江山”,这话一点都不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黄河下游的大汶口和仰韶文化遗址里,就发现了家马的痕迹。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这种高大矫健的动物,将会改变人类的历史。
唐三彩黑釉马 现藏国家博物馆
马虽然没有狗那么早进入人类生活,但它们一旦被驯化,就成为了农耕、运输、军事等方方面面不可或缺的力量。
古人甚至认为马具有神性,是能通灵的动物。历代皇帝祭天祭地,也总要祭祀马神。
文人写诗作赋,更是离不开马的意象,如“宝马雕车香满路”、“雪尽马蹄轻”,这些诗词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历史上更是不乏“千金买马骨”的典故,说得夸张些,有时候一匹好马,确实比人还要受重视。
殷墟车马坑
为什么古人这么看重马呢?一方面,马代表着生产力,是交通工具和军事资本。
另一方面,马通人性、懂人情,它们忠诚、勇敢,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尤其在战争年代,一匹战马往往能决定一名将士的生死,甚至一场战争的胜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
2023年,广东经视媒体播放了一部自然纪录片,其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摄影师拍摄到现场画面,人们不敢相信野生动物居然有如此强大的情感。
广东经视播放画面截图
那是发生在雪原上的一幕,一匹怀孕的母马,被五只野狼团团围住。
白雪覆盖的荒原上,母马孤立无援。它察觉到了危险,呼吸急促,四蹄微微发抖。
狼群则步步紧逼,它们眼神锐利,姿态凶狠,捕猎的本能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眼看一场生死对决就要展开。
就在头狼即将扑上来的那一刻,母马突然做出了一个任谁都想不到的举动:它前腿一屈,朝着狼群跪了下来。
下跪的捕捉画面
这个动作非常突兀,甚至有些“不合常理”。马是站着睡觉的动物,跪下对它们来说并不自然,尤其是在天敌面前。
但这个对人类来说熟悉的动作,狼作为野生动物,会“通人性”吗?恐怕不见得,这不是“聊斋志异”,狼不会突然说人话饶恕这匹母马。
大概率还是填饱饥饿的肚皮最要紧!
然而,这匹母马又做出了一个惊呆摄影师的动作:它努力地翻转身体,露出自己鼓胀的腹部,表示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
母马翻着肚皮
母马以一种最脆弱、最不设防的姿态,向狼群传递着无声的哀求。
纪录片的镜头清晰地记录下了狼群的反应。它们原本扑杀的节奏突然被打断,几只狼互相张望,脚步犹豫,尤其是带头的那只狼,它的眼神里明显露出了迟疑。
狼虽然不是人类,但它们也是有着高度社会性和生存智慧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它们既能凶狠地猎食,也能读懂猎物的状态。
而眼前这匹母马的动作,显然触动了它们某种更深层的基因。
狼群选择放过母马
接下来的一幕直叫人感觉不可思议!头狼低嚎了几声,狼群渐渐放松了包围,它们彼此嗅闻、摩擦,像是在交流什么。
最终,它们竟然掉头离开,放弃了这顿快到嘴的大餐。
母马依旧躺在雪地上,不敢立刻起身,直到狼群走远,它才踉跄着站起来,慢慢走向远方。
当然这只是小概率事件,自然界更多的是“天然的野性”。但摄影师捕捉到的画面,恰恰展现了一种超越物种的生命理解。
网上流传的牛下跪
母马的行为不是简单的“下跪”,而是一种出于本能的沟通。而狼群的退却,也不只是“发善心”,更像是对另一种生命困境的识别和尊重。
毕竟,对幼崽的保护,是刻在动物基因里面的。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人类与动物的互动中也常常出现。宰杀牲畜时,牛会下跪、羊会哀鸣,甚至家里养的大鹅在被捉时也流着泪表达恐惧。
只是很少有人想到,在荒野之中,这样的“对话”同样存在。
万物皆有灵
相对家养的动物来说,野生的马能表现出“人性”的一面,更加令人触动。古人视马如命,不仅仅因为马有用,更因为他们察觉到了马身上那种近乎于“灵”的东西。
我们常说“人性伟大”,但有时动物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与母爱,同样深刻,同样值得敬重。
现代只是科技发达,但几千年来我们人与动物的情感是共通的,历代无数的文物都表现出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万物有灵,生命皆可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