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购买的智能冰箱、电动车充电桩和智能开关等设备中,都使用了关键的模拟芯片。这类芯片已成为中美产业竞争的一个焦点。
2025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行动被视为中国为保护本土芯片市场所采取的措施。
过去三年,多家美国芯片企业在中国市场大幅降低部分产品价格。例如,德州仪器一款汽车接口芯片从2.1元降至1.13元,降幅超过46%;其另一款驱动芯片价格也下降约一半。
通过低价策略,美企相关芯片在华销量显著增长:通用接口芯片销量三年内上升36%,栅极驱动芯片增长超过40%,目前占据中国市场份额接近45%。
低价销售影响了本土芯片企业。行业龙头纳芯微已连续两年亏损超过3亿元,全行业毛利率普遍下降,开工率减少17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也因利润压缩而受到限制。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美企目前在模拟芯片市场拥有较强的定价影响力。
中国每年消耗全球58.5%的模拟芯片,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其中89%的份额由外资企业占据。这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内产业的话语权。
模拟芯片就像是电子设备的“翻译官”。
它负责把现实中连续的物理信号,比如温度、声音、压力等,“翻译”成数字世界能听懂的数字信号,从而让处理器能够识别和处理。常见于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电子设备中。这类芯片研发周期长,需要长期积累,目前国内外企业实力差距较大。
例如,美国德州仪器一年的营收相当于中国所有科创板上市模拟芯片公司总营收的三倍以上。
除了技术差距,另一个挑战在于供应链的信任建立。汽车等行业对芯片可靠性要求高,验证周期可能长达两三年。即便国产芯片性能达标,也难以在短期内进入主流客户的供应链,这进一步延缓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中国商务部此次启动反倾销调查的时机值得关注——它发生在美国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管制清单的第二天。此次调查并非临时决定,而是基于国内产业界的申请。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申请后,商务部在一个多月内完成审查并决定立案,调查将持续至2026年9月。
若最终认定存在倾销行为,自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可能被征收反倾销税,从而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成本。此举也向国际市场表明,中国支持公平竞争,反对以低价挤压市场的不正当行为。
反倾销措施虽不能直接解决国产芯片的核心问题,但可为国内产业争取发展时间。目前行业已出现一些积极进展: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模拟芯片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80%。圣邦股份、纳芯微等企业在车规级芯片领域逐步实现批量供货和客户认证突破。
中芯国际等代工厂也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稳定的制造支持。此外,政策层面的专项资金和认证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
结语
反倾销措施可以缓解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产芯片产业的短板。国产芯片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四个关键问题:终端厂商是否愿意选用国产产品、关键客户能否建立长期合作、投资人是否有足够耐心、监管能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突破口可能在于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等国内优势产业为国产芯片提供了验证和使用的机会。例如,华为手机曾带动国产屏幕产业链发展,如今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企业也在推动本土芯片的应用。通过在实际场景中积累成功案例,国产芯片有望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另一方面,企业需认识到芯片行业是长周期产业,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应聚焦平台型产品开发,提升在汽车、医疗等高要求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
芯片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于长期客户关系和技术标准的建立。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企业争取了发展时间,下一步需通过提升产品价值和可靠性赢得市场认可,真正实现产业自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