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信息平台(苏东坡酒总代理)
建议:蘇姓族人不要使用这种类似符号
苏良国
2025年9月12日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常常在网络平台或蘇姓个人微信上,看到如下表示“蘇”姓姓氏的符号:
“蘇”姓姓氏的符号
乍一看,这类图形很“精美”,但仔细一看,让人觉得不舒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来看,这类图形含义的解释:“蘇姓图腾为一象形蘇字。图上为蘇草符号;图下,左为吊于火上之魚(魚眼不闭,义在清醒);右为一株谷物。显示苏氏先民半农半渔,以草醒人的意象。”
首先,这个图形认为是“蘇”姓图腾。其实“蘇”姓就根本没有什“图腾”,这个图只不过是网络发达之后,一些人造的而已。
其二,是把“魚”字拆为了两部分,错把四点认为是“火”字底,说是“吊于火上之魚”。请问:“吊于火上之魚”还能活(蘇)吗?还什么“魚眼不闭,义在清醒”,这个解释让人难以理解。
这个图形至少有两个错误:第一表象错误;第二表意错误。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魚”字的演变过程:
“魚”是一个纯粹的象形字,其演变过程是汉字从图画到符号的完美例证,是象形字符号化的典范。
“魚”字的演变过程
“魚”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都高度象形。
“魚”字的甲骨文有清晰的魚头(↑)、魚身(田)、魚鳍(两侧的笔画)和魚尾(分叉的↓),栩栩如生。
“魚”字的小篆开始线条化、规范化。保留了魚的基本轮廓,但线条变得均匀流畅,象形程度减弱,符号性增强。
“魚”字的隶书,“隶变”成为关键转折。这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飞跃。魚尾简化变为四点(灬),但它仍然是魚尾象形的由繁化简,如象“燕”字底四点(灬)一样,并非是“火”字底,将魚头也简化为“⺈”。彻底失去了图画性,变为笔画符号。
“魚”字的楷书,开始变得标准化。在隶书基础上,笔画更加平直规整,结构固定,成为现代通用的字形。
“魚”字的行书,更加流畅化。在楷书结构的基础上,笔画之间出现牵丝连笔,书写速度加快,富有动感。四点简化为一条波浪线,形成现在简化的“鱼”字。
我们再来看这个“蘇”字的演变过程:
“蘇”字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艹,形符,表意),稣(稣,声符,表音)。它的演变是其组成部分(尤其是“稣”)各自演变并组合的结果。
“蘇”字的演变过程
“蘇”字,暂无明确金文字形(以战国文字为例),早期字形结构尚不固定。声符“稣”本身由“魚”和“禾”组成,表示“稣”,后来再加“艹(艹)”强化其与植物的关联。
“蘇”字的小篆,结构定型。是《说文解字》中的标准字形。上为“艹”,下为“稣”(左“魚”,右“禾”)。结构清晰,线条圆润均匀。
“蘇”字的隶书,隶变发生部件简化。“艹”变为扁平的草字头,“稣”部中的“魚”和“禾”都发生了隶变。“魚”的尾部变为四点;“禾”的笔画被拉平。整个字变为方扁形。
“蘇”字的楷书,笔画规整。继承隶书结构,笔画横平竖直,棱角分明。这是繁体“蘇”字的标准字形。
“蘇”字的简体字“苏” 则是现代简化方案,将声符“稣”替换为更简单的“办”,属于简化字中的符号替代。
“蘇”字的行书,笔意连贯。书写时注重气势连贯。草字头的两点常连写;“魚”部的四点常简化为一条长提或波浪线;“禾”部的撇捺也可能连笔。整体流畅自如。
“蘇”字的演变是形声字部件整体演变的典范。其声符“稣”本身就蕴含了“魚”和“禾”的演变,再与“艹”组合,共同经历了隶变、楷化和行书的简化连笔过程。是单个象形元素的符号化和多个意义单元(形符+声符)的组合与共同演变。“蘇”字的楷书构成,其实就是形符“艹”和声符的“魚”和“禾”三部分组成。
“蘇”字的本义:一种草本植物,即“紫蘇”。《说文解字》注释:“蘇,桂荏也。”
如果硬是要给“蘇”字构成组合表象取意的话,“魚食禾草而蘇”还能直表其意。
蘇氏族人如果确要使用蘇姓符号,推荐可使用“全球蘇氏宗亲总会”设计的会徽符号(如下图)。
“全球蘇氏宗亲总会”设计的会徽符号
注: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所述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期待大家以笔为媒,分享真知灼见!
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欢迎投稿分享、点赞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