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我站在老家村头那棵百年槐树下,看着远处新建的社区楼房拔地而起。几位老人摇着蒲扇坐在石凳上,时而望向新社区,时而回头看看即将拆除的老屋,眼神复杂。“咱们这老村子,真的要没了?”八十岁的三爷爷喃喃自语,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问自己。
近年来,“合村并居”政策引发广泛讨论,不少声音质疑这是对传统乡村的破坏。但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我发现很多人可能没有全面了解这项政策的真正价值。村子合并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至少能带来四大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一大好处:资源整合,告别“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入
过去,政府为分散的自然村修路、通自来水、铺管网,往往投入巨大却收效有限。我亲眼见过一个200人的小村子,光铺一条水泥路就花了80多万,平均到每人头上成本高达4000元。
并居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集中建设,同样的投入可以产生数倍的效益。新建社区里,宽阔的马路、统一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让农民终于享受到了与城市相当的现代化生活条件。
第二大好处: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老人孩子最受益
合并后的新型社区能够配备标准化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和便民服务中心。还记得去年冬天,邻村张大爷突发脑梗,因为所在村子偏僻,等救护车赶到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而合并后的社区不仅设有医疗点,还配备了专职社工,老人突发情况一键呼叫,几分钟内就能得到初步救治。教育资源整合后,孩子们不再需要每天跋涉十几里山路去上学,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
第三大好处:土地集约利用,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
分散居住模式下,农村宅基地浪费严重。某县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常住人口减少40%,宅基地面积却增加了17%,形成大量“空心村”。
合村并居后,通过土地复垦和流转,既能增加耕地面积,又能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收入。山东某合并社区通过节余土地指标流转,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多万元,这些钱直接反哺到村民福利和社区建设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四大好处:产业集聚发展,打破“小散弱”的经营困境
传统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合并后的村庄能够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浙江某合并村将原本分散的民宿资源整合,打造品牌民宿集群,客房单价从原来的100元提高到300多元,游客数量翻了两番,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更重要的是,产业集聚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了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问题。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合村并居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地方搞“一刀切”、补偿标准不合理、新建住房质量不过关等。但这些问题属于执行层面的偏差,不能因此否定政策本身的价值。
成功的合村并居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乡村文化记忆,不搞强制搬迁。比如有的地方专门在新区建设了“乡村记忆馆”,收藏老村子的石磨、古井栏、传统农具;有的设计了前庭后院的户型,满足农民存放农具和晒粮的习惯;还有的保留了原村名的文化符号,让乡愁有所寄托。
乡村振兴不是要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要让农村成为既有现代文明又保留田园风光的美丽家园。当我们批评合村并居时,应该思考如何让它做得更好,而不是简单否定。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次回老家,我要告诉三爷爷:并居不是忘记,而是为了更好的记住;不是告别过去,而是为了拥抱未来。那棵百年槐树会被移栽到新社区广场中央,继续见证村庄的新故事,而树下的乡愁和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