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就业热”与“考研热”并存的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尤为激烈。很多学生在报考时不仅关注专业对口性,还会把“就业质量”放在首位。对比同类财经类院校,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表现,既有稳健的一面,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
先说总体数据,南京审计大学在《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提到,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1%。其中协议就业率57.21%,高于部分财经类高校的平均水平。相比某些同类院校毕业生仍然“就业难”的情况,南审毕业生在“找到对口工作”上明显更有保障。
行业分布能看出学校的特色,毕业生中,15%进入金融机构,从事审计及经济监督相关工作的占比近50%,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央国企也吸纳了相当比例。这种集中度说明:南京审计大学的学生更容易进入财经核心领域,而不是像部分综合类财经专业学生那样“跨专业就业”,导致人才优势被稀释。换句话说,南审学生更“对口”,就业更“精准”。
对比来看,一些财经类院校虽有金融与会计专业,但就业分布往往更分散,进入金融机构、四大事务所的比例相对有限。南京审计大学则凭借专业化和“审计特色”,让学生在这些“高含金量”岗位上的占比更高。
只有数据多没有说服力,案例这就来佐证。国家审计学院吴同学ACCA全科通过,毕业前便通过校企合作拿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账务管理部offer。国审班左同学则凭借在地方审计局实习期间的数据分析能力,直接进入安永华明上海所。而在同类财经院校,就算有学生进四大,往往需要研究生学历才更具竞争力。本科阶段就能凭实力脱颖而出,这在南审并不少见。
再来看升学。南京审计大学升学率超六成,不少学生考入“985”“211”高校或海外名校。比如,有学生拿到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硕士,也有学生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对口专业继续深造。相比部分财经类高校升学率徘徊在20%左右,南审的深造氛围更浓厚,通道更畅通。
城市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南京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金融、会计、咨询、互联网大厂机会丰富。南审学生能就近进入四大事务所南京、上海分所,或在华东区域银行体系落地。而同类院校若位于二三线城市,学生往往要跨城找机会,资源和渠道显然逊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兴领域”的突破。南审设立了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等交叉学科融合学院,2024届已有学生进入腾讯、华为等科技企业的数据风控和智能审计部门。对比来看,不少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仍停留在传统会计、金融知识,而南审率先将“大数据+审计”引入课程,学生就业时能抢占新兴岗位。这一点,拉开了差距。
与同类财经类院校相比,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仅稳定保障就业数量,还在质量和发展空间上不断开新局。对于未来想走“金融+审计+数据”道路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就业表现,显然更具吸引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